文言文120个实词翻译完整版
1、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
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
3、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4、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5、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6、除此之外,通过多读、多写、多背诵经典文言文,也可以加深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技巧。
7、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8、而助词则用来辅助实词的语法功能,例如:“之”、“乎”、“者”等。
9、坐南朝北(对、向)
10、推导提示:“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11、但例子需要自己积累
12、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13、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14、故属类从许,故友部下大抵都听从他的意见
15、胡患及国鄙,胡人之侵扰威胁到了国都近旁
1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17、乘间相顾涕,乘着空闲与爱妃相对哭一个够
18、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19、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20、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赤壁之战》
21、推导提示:“诚”本义是指“真心,不诡诈”,故引申出“真实的”;进一步虚化为副词“实在,的确”“果真”等义。
22、而虚词就就很复杂
23、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24、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25、左右请王去,近臣们都希望皇上离开京城去
26、要是使察过,关键是让皇上看到自己的过失
27、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齐桓晋文之事》
28、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29、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老师也会对实词和虚词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0、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文言文120个实词翻译完整版
31、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2、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33、推导提示:“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3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5、所有在句中表语气、停顿、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助词、连词、关联词、发语词等都是虚词
36、古之遗爱也(恩惠)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屈原列传》
38、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39、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鸿门宴》
40、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41、欲不可从(放纵)
42、推导提示:“乘”本义是“驾车、乘车”;由这一意义引申出“乘船”之义;“乘车”必先“登”车,故有此义;上了车,人与车相接,故有“连接”义;人上了车,人便有了“凭借”。做名词时指“兵车”,后又作量词以计算车马,一“乘”计有一车四马,故又有“四”之义。
4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44、朝服衣冠(zhāo早晨)
45、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4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47、推导提示:“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48、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伶官传序》
49、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50、其中,名词是文言文中的基本实词,用来指示事物的名称、分类、数量等;动词则用来表示动作和状态等;形容词则用来修饰名词,表示物品的性状和品质等。
51、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52、行修致治易,品行搞得好了取得太平也容易
53、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虚词则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助词等。
54、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55、高中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虚词包括助词、语气助词、副词等。
56、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57、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8、复兴或克期,国家之复兴或许可以等待时日
59、实词:实,实处,实心,实情,实感,实况,实果,实知,实见,实闻,实觉,实识,实悟。
60、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文言文120个实词翻译完整版
61、可以看出:一个句子,如果少了它们,它的成分也是完整的。
62、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
63、就是指在句子中有实际含义的词
64、素被亡信恨,因为平素遭受背信弃义之憾事
65、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
66、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
67、阴识见解微,暗中得知这些人的简介很深刻
68、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69、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齐桓晋文之事》
70、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71、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活版》
72、卒如得再造,突然得以把失去的江山再创建
7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4、乘chéng
75、曾说爱怜诚,曾经喜欢皇上爱怜自己的诚意
76、朝cháo
77、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78、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
79、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80、幸莫少遗贻,希望别把即使很少人质给敌人
81、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82、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
8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84、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8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86、推导提示:“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87、期年不听朝(朝政)
88、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8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90、其中,《康熙字典》是对实词和虚词进行系统分类和归纳的重要参考书籍。
文言文120个实词翻译完整版
91、推导提示:“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92、高中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常见的虚词有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介词、连词等。下面是这些虚词的归纳整理及出处:
93、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94、思度负非宜,私下考虑辜负皇上是不合适的
95、文言实词主要指代表实际意义的词汇,而虚词则是没有实际意义但是用于构建句子结构、语法关系的功能性词汇。
96、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97、迁就倍堪奇,降低姿态迎合人使人倍感惊奇
98、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99、衣食所安(养生)
100、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101、举兵走弥急,手里举着武器逃跑得越发快捷
102、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10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烛之武退秦师》
104、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105、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106、本末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107、率望徐内质,大家都希望慢向胡人交出人质
108、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109、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信陵君窃符救赵》
110、知书即坐族,主持编书就判定触犯灭族之罪
111、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廉颇蔺相如列传》
11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113、推导提示: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
114、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115、常见的文言实词包括“水”、“山”、“人”等,而虚词则包括“之”、“得”、“于”等。这些虚词在文言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句子结构和语义关系。
116、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117、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118、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119、推导提示:“朝”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120、推导提示:“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文言文120个实词翻译完整版
121、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左忠毅公逸事》
122、朝涉阳汤辞,朝渡太阳的浴所汤池辞别帝都
123、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
124、实词很容易弄懂
125、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126、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廉颇蔺相如列传》
127、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128、虚词的用法种类高中教材有总结
129、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130、原文译文
131、诸贼除乃悉,各路贼寇这才可以被清楚干净
132、我们所说的实词
13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劝学》
134、备: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犹得备晨炊)
135、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高中学生需要根据语境和上下文理解和运用它们。
13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13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138、语气助词:了、啊、呢、吧、罢、哇、呐、嘞、耶、儿。出自红楼梦、《水浒传》等。
139、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140、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过秦论》
141、安适殆孰归?安闲舒适的生活大概归属谁?
142、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143、推导提示:“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
144、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145、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146、连词:或、与、而、也、乃、况、虽、然、既、而等。出自《诗经》、《楚辞》等。
147、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148、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愚公移山》
149、文言文的虚词多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使句子结构完整或听上去更流畅
15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
文言文120个实词翻译完整版
151、扶辇下除(门屏之间)
152、数穷若善假,命不好若果好好地借助于外物
153、当道既固本,统治者已经加固了国家之基础
154、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155、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156、谢绝却何胜,谢绝了左右内心却怎么受的了
157、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158、盖病恶徒劝,大概担心邪恶的家伙受到鼓励
159、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登泰山记》
160、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161、介词:于、以、抑、向、自、由、践、随、因、为、从、及、沿、只等。出自《论语》、《庄子》等。
162、这些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如《史记》、《论语》等都是典型的文言文著作。
163、一百二十个实词歌诀
164、积累多了文言文就基本上能看懂了
165、这些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166、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167、虚词的分类也非常细致,比如“之”可以作为连词、形容词和代词等,而“得”则可以作为动词、副词和助词等。
168、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169、副词则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程度等。
170、樊哙从良坐(依傍)
171、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信陵君窃符救赵》
172、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173、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17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175、语气助词则用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情感等,例如:“吾”、“尔”、“哉”等。
176、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177、名词和动词就是典型的实词
178、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179、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180、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文言文120个实词翻译完整版
181、这些虚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庄子》、《论语》、《诗经》等经典著作中,是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182、助词:是、也、之、者、乎、焉、耳、兮、矣、啻、夫、故、虽、而、乃、非、亦、岂、何。出自《楚辞》、《诗经》等。
183、推导提示:“辞”在古代有两种基本义(写法也不同):一是“口供”,一是“不受”。由“口供”引申为一般的“话、言辞”。既是“话”,一种可能成为“借口”,落下“口实”;一种则因为“言之成文”是富有文采的“文辞”,也就自然成为“一种文体”(如“楚辞”)
184、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185、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186、结构助词:所、才、甚至、反而、因而、既然、岂非、若非等。出自《左传》、《史记》等。
187、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188、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齐桓晋文之事》
189、虚词:虚,虚实,虚影,虚言,虚名,虚质,虚形,虚语,虚思,虚虑,虚念,虚理,虚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