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礼仪的名言警句
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2、”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
3、【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4、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5、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
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8、”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
9、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
10、【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1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2、’”孔文子,卫大夫。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名言。
14、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1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6、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
17、【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18、”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
19、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
20、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2、孔子说:志士仁人,不因贪生而损害仁德,只会勇于牺牲自己而保全仁德。
23、——《为政》
24、【释义】孔子说:“君子庄
25、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名言。
27、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28、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29、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30、“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孔子关于礼仪的名言警句
3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2、’”)的态度相一致。
33、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34、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5、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36、“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3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38、《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39、”(《礼记·表记》)敬鬼神而远之孔子名言。
40、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4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2、孔子强调了追求仁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相伴。
43、【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44、【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45、【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46、美好的道德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追求,是在人的良知指导下的一种高尚的情操。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道德低下的人,遇到很多小人,这个时候我们就更需要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47、德不孤,必有邻孔子名言。
48、【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49、”(《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50、”(《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
51、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2、’”也即此章义。
53、”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54、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
5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6、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57、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58、——《雍也》
59、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0、言欲迟而行欲疾。
孔子关于礼仪的名言警句
61、’”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
62、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3、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64、”《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
65、”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
66、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67、“文”是他的谥。
6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69、【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70、质者,本也。
71、”(《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
72、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
73、德不孤,必有邻。
74、包咸注:“讷,迟钝也。
75、’”《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
7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77、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78、【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79、于予与何诛
80、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81、当从前解。
8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3、’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8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名言,但有名言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仁。”)(《论语●宪问》)
85、【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86、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87、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88、”(《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89、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90、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
孔子关于礼仪的名言警句
91、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92、’”“罔”,迷惘。
93、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94、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
95、”(《论语集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名言。
96、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名言。
97、【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98、’”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名言。
9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0、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0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02、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者,发乎礼,义者,发乎情,止乎心,正乎身。在儒家看来,行仁施义的先决条件为内心的`向善,所谓勤心诚意者也。心中信守诚信,方能宁静安心,进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行义者亦应以诚信为本。义之所存,诚信存之也,读《大学》《中庸》,一字以蔽之,诚也,诚包罗万象,诚信是它的具体体现。
103、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04、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105、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
106、【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107、1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108、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10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0、”《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111、”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
112、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那些忠臣孝子就是这样做的。《论语微子篇》中的比干谏而死,就是很好的例证。
113、【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114、”(《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115、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名言。
116、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
117、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118、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119、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名言。
120、”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孔子关于礼仪的名言警句
121、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
122、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123、《论语卫灵公篇》中。
124、这章经文阐明了,志士仁人,宁可牺牲,绝不为了生命而妨碍了自己心中的信仰。
125、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
126、礼之用,和为贵。
127、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28、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129、相信读过论语的人,应该对于“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诗是非常熟悉的,它的意思就是“德行好的人大多不会孤独,因为绝对会有人愿意与他做邻居或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