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诗句经典七言诗句
1、引凤雏:凤雏,指三国时庞统,与诸葛亮齐名。古人比兰为贤士凤雏,表示钦敬之情。唐代杨炯《幽兰赋》曰:"昔闻兰叶据龙图,复道兰林引凤雏。"自此兰又得一古贤哲士的名称。
2、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3、紫翘:兰叶上耸又自然弯曲,甚为闲适优雅。陈有章《幽兰赋》一开始就写此情状:"翘翘嘉卉,独成国香……,所以紫翘十步,名转九畹,自下并高,结根耸干,布叶愈密,重阳未晚。"
4、与善人居:将兰比作善人,也是一种美称。典出《孔子家语》:"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入室。"
5、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
6、兰花别名趣谈
7、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8、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9、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10、松林间的沙路,洁净无泥。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布谷的叫声。
11、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12、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13、十步:乔彝《幽兰赋》:"薄秋风而香盈十步,汛皓露则花飞九畹。"兰哇国香,清风远播,谓之"十步",则是讲在一室之室,幽香不绝。韩伯庸《幽兰赋》也记:"芬芳十步之内,繁华九畹之中。"故以"十步"作为兰的代称。
14、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15、家人愁溽暑,计日望盂兰。
16、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画楼南畔夕阳和。
17、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8、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
19、春秋时,郑文公的姬妾燕姞有一天梦一位天使送给她兰花,并对她说:"我叫伯鯈,是你的祖先.送你这兰,作你的儿子.兰花有国香之称,佩戴它,人家一定会喜欢你的."不久,郑文公见了燕姞,赠给她兰花,两人十分恩爱.过了一些日子,燕姞怀孕,生下一子,取名为兰,就是后来的郑穆公.后因称兰花为"国香",并以"梦兰"比喻怀孕.
20、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幽悬兰草,遇净土而生,不因无人而不芳……脱俗矣!
21、朱蕤:蕤,花下垂样子。这也是兰花的红,陈子昂《感遇》诗其二"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在紫色的茎上突出了朱蕤,即快开花了。
22、香祖:许多植物,特别是花卉都有馥香,然没有兰的馨芳,故人们称兰为香之祖。清代汪灏等著《广群芳谱》卷四十四:"兰幽香清远,馥郁袭衣,弥旬不歇,常开于春初。虽冰霜之后,高深自如,故江南以兰为香祖。"《清异录》亦载:"兰虽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袭人,弥旬不歇,故江南以兰为香祖。"
23、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24、题杨次公春兰宋·苏轼
25、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26、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
27、上联:竹菊梅兰可养性;下联:雪压难摧涧底松。
28、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29、如美人:苏轼《题杨次公春兰》五言古诗,一开始就尽情讴歌:"春兰如美人,人采羞自献。""如美人"既赞其亭亭玉立之状,当然也含有贞洁纯净之质。
30、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
兰花诗句经典七言诗句
31、古香:以"古"形容香,不仅指此种香馨时间久长,而且质地纯良,古朴雅洁。元代萨都刺《兰皋曲》七言古诗中说:"幽兰日日吹古香,美人不来溪水长。"兰等待着美人,只有美人才配得上享受这阵阵的幽兰古香。
32、静姿:杨万里五言古诗《题蕙花初开》:"灯梦得幽馥,月写传静姿。""静姿"表现了兰蕙素静雅致的生态。
33、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34、春庄唐·王勃
35、苏轼写兰花的诗是哪首
36、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37、幽色:兰叶一般为深绿色,故幽色也成了兰的别名。唐代张九龄《感遇》诗共12首,多以兰、桂自喻,示坚贞不移、刚正不阿的品格。其一曰:"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唐代山水诗人韦应物也有诗句:"紫兰含幽色。"
38、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39、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40、幽兰操韩愈
41、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42、我爱幽兰异众芳,
43、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44、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扩展资料:上阕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45、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生命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
46、孤兰·李白
47、苏轼写的关于兰花的诗
48、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便为无数人喜爱和赞颂。
49、丹颖:兰花有的呈红色,如《广群芳谱》中所列举的兰品种"赵师傅";"色紫,十五萼,初萌甚红,开时若晚霞灿目,色更晶明"。又如"马大同":"花头微大,间有向上者,中多红晕"。故陈有章《幽兰赋》:"开缃蕊而乍合,擢丹颖而何远。""丹颖"作为兰的别名。
50、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
51、兰花的别名很多,原因是兰的历史久长,又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古往今来,不论帝王相将、朝士布衣、诗人词家、缁流羽客,无不与兰发生或多或少联系,于是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手法给兰取了许多美丽动听的别名。这种别名多用借代、夸张修辞手法,或取其一端替代之,或引用经典称呼之,韵味深美,令人回味,因此兰的别名不啻于一篇兰的赞歌,一首兰的乐章,也是有关兰的语言文字一个重要方面。以下择要介绍之。
52、上联:神看世界智观佛;下联:指如兰花心似莲。
53、西风寒露深林下,
54、五、以兰生长的季节、地点作为兰的别名的有:
55、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56、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57、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58、〈浣溪沙‧荷花〉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59、上联:虚看世界静观佛;下联:笑如兰花思若莲。
60、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
兰花诗句经典七言诗句
61、明·薛网
62、兰花典故--燕梦兰
63、高标:兰的高风亮节向为人称道。宋代向子湮《浣溪纱》词上阙:"绿玉丛中紫玉条,幽花疏淡更香饶,不将红粉污高标。"当然这里的"高标"似指高出于幽花的绿叶,但其含义却在赞美兰花风标灵秀的品质。
64、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65、红白薇英落,朱黄槿艳残。
66、轻重香:兰之香由清风送之,兰氛亦随风势微呈轻重之势,故以代称。唐太宗芳《芳兰》诗:"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67、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
68、咏同心兰四绝句清钱谦益
69、国香:这是兰的最高荣誉。黄庭坚《书幽芳亭》:"土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70、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71、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72、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
73、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74、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75、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76、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77、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78、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79、感遇唐·张九龄
80、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
81、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82、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
83、《兰花》
84、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85、题杨次公蕙宋·苏轼
86、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唤起内心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87、四、以兰的品性特点为兰的代称更多:
88、盂兰盆宋·晏殊
89、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90、四季常青。
兰花诗句经典七言诗句
91、秋芳:兰有春兰、秋兰等品种,秋兰飘香于秋日。汉代郦炎:"秋兰荣何晚,严霜悴其柯。"晋代傅玄:"秋兰荫玉池,池水清且芳。"这些都是咏秋兰的。唐代诗人储克羲更说:"丛兰秋蝶多。"所以古诗中称"兰以秋芳","秋芳"成了兰的一个别名。
92、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93、《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94、继落梅:这也是指春兰。冬末春初,兰吐小芽。宋代杨万里《兰花》七律首联云:"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这里的"雪"、"冰"虽有色泽和素洁的含义,但也指明其生长的季节在梅花落时的春日。陈有章《幽兰赋》有"吐芬香于春阳"句,苏辙有《幽兰花》七绝二首,其一云:"春花欲擅秋风巧,催出幽兰继落梅。"从此"继落梅"也成了兰的一个别名。
95、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96、第一香:《广群芳谱》云:"兰无偶,称为第一香。"再没有别的芬香能与兰香并驾齐驱,因此它是独占鳌头,为第一香,又称"天下第一香"。
97、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98、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
99、上联:凌云劲竹真君子;下联:空谷幽兰绝美人。
100、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101、馨烈侯:馨不仅指幽香,亦指品格的高洁。《清异录》载:"唐保大二年,国主幸饮香亭,赏新兰,诏苑令取沪溪美土为馨烈侯拥培之具。"这又是一个拟人化的雅号。
102、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103、上联:红颜素手弄兰花;下联:才子慧笔点秋香。
104、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105、待女:兰为女子之挚友,兰闺、兰房、兰室、兰梦、兰兆无不与兰相连,兰也因此而显得芬馥奇特。《采兰杂志》载:"兰待女子同种则香,故名待女。"兰也有儿女之深情。
106、被径:古时水边长洲多有兰,故阮籍《咏怀诗》有"皋兰披径路"句。魏文帝曹丕也有"秋兰被幽壑"句,曹植也有"秋兰被长坂"句。可见秋兰生长是很繁茂的。
107、苏轼写的关于兰花的诗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108、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9、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
110、兰唐·唐彦谦
111、题画兰清郑燮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112、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113、树百亩:同上一个出典,也成了兰的代号。
114、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115、红荣:红色的花。李白《赠友》:"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兰花经秋霜摧败,红色凋萎,花叶老去。
116、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117、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118、爱国诗人屈原不仅种兰,身佩兰花,而且以兰蕙高洁自比。他在《离骚》中就多次写到兰花:“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秋兰兮青表,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豌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些名句被广泛传播,使“兰”这个词成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称,并由此使“兰”离开了它本身的植物性成为一种色彩绚烂的文化符号。
119、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
120、三、兰的资态特征作为兰的别名的有:
兰花诗句经典七言诗句
121、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122、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沙红映肉。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123、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124、心馨:兰的馥香沁人心脾,舒畅愉悦,故谓兰为"心馨"。郝经《幽兰诗》:"猗兰郁幽姿,心馨忘目悦。"
125、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26、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127、明薛网《兰花》
128、秀质:颜师古《幽兰赋》:"咏秀质于楚赋,腾芳声于汉篇。"一个"秀"字将兰品性概括无遗。梁宣帝《兰诗》:"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129、咏同心兰四绝句清钱谦益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130、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131、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
13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133、于焉忽相见,岁宴将如何。
134、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135、兰花花语:美好、高洁、贤德。
136、浣溪沙(苏轼)
13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138、“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生来说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
139、晴芬:这是指春兰,春日多雨,宜兰生长,如遇春阳,则幽姿勃发,深红浅白,更显千娇百媚之态。明代宋濂《兰花篇》五言古诗一开头就称颂:"阳和照九畹,晴芬滋青兰。"唐太宗《芳兰》五律诗也说:"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所以"晴芬"是兰的一个雅称。
140、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辞》中。
141、滋九畹:一畹为十二亩,"九畹"泛指地方大。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滋、树都是载种、培植之意。后人就把这种植地方之大作为兰的代号。
142、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
143、不将颜色媚春阳。
144、二、以兰的色津特点作为兰的别名的有:
145、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146、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147、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148、咏兰朱德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149、一、以兰的芳香特点作为兰的别名的有:
150、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兰花诗句经典七言诗句
151、芳兰唐·李世民
152、广群芳谱清刘灏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153、上联:三径香风飘玉蕙;下联:一庭明月照金兰。
154、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下联:赏兰花陶冶君子情操。
155、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
156、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157、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158、语出自我国明代诗人薛网所作《兰花》诗中“我爱幽兰异众芳”句。该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热情洋溢的讴歌了美丽的兰花,托物言志,以兰花自喻表达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孤芳自赏的高尚情操。
159、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160、下片诗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
161、咏兰元余同麓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162、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163、幽客:"幽"是兰的又一品性特点,幽色、幽香又生长在幽林、幽谷之中,故将兰称为幽客,可谓恰到好处,一语中的。《三余赘笔》记"张敏叔以十二花为十二客,兰为幽客。"这也将兰人格化了。
164、水墨兰花明·徐渭
165、任是无人也自香。
166、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167、浣溪沙兰花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168、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169、灵根:灵是兰的又一特质,不仅与秀质相联系,似乎也与郑文公妾梦兰生子的故事有关,故古人将兰又称为"灵根"。明代诗人兼画家文征明有七言律诗《建兰》:"灵根珍重自瓯东,绀碧吹香玉两丛。""瓯东"今温州和闽东北一带,此为建兰的产地。
170、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171、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172、兰花秋瑾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173、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174、上联:宏观世界微观佛;下联:妙似兰花美似莲。
175、从以上语林辞海中,我们可以看到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如一个活跃的元素,可以与多种词素、词、词组结合,从而出现一个个新的词、新的成语,并从众多诗赋散文中,出现了一个个趣味横生、生动隽永的兰的别名,所有这些,就组成了我国语言文字中数量繁富、结构多样的"兰"族语词群,这是引人玩味、逗人情趣,又值得人们研究的语言现象。这种现象不能说明别的,只能说明我国的兰,包括兰乡的绍兴兰是如何地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入到了人们观念形态的种种文化现象中。
176、王者香: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猗兰操序》:"琴操曰:《猗兰操》孔子所作。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于香兰云。"当然,古代的奇花异草,最大的享受者,是帝王后妃,是达官贵人,是豪门世绅,"王者香",可以理解为是供帝王欣赏的兰花,但孔子所谓的"半当为王者香",似乎是香者之王的意思,示幽贞雅淡,芬芳袭人,然调高和寡,独茂壑谷。
177、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178、幽兰一般指在深谷中的兰花,深谷中又能有多少花呢?所以,兰花它独自在深谷中美丽芬芳。它以它的独特魅力存在,而不是以花色去讨好阳光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