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爱情句子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精选60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精选60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1、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2、“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要内容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4、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7、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8、《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属于历史人物故事!

9、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是相关联的,总理在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见到一个妇女在哭,原因是她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压死了。

10、第二件事:租界亲睹妇女受欺,理解“中华不振”;

11、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12、“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13、还有的同学说:“为赚钱而读书。”

14、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

1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2岁的周恩来来到了东北沈阳,有一次,他和同学闯进了租界,看到一个中国妇女受洋人欺凌,中国巡警欺软怕硬,围观的群众敢怒而不敢言,周恩来总理从此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16、第一件事写12岁的周恩来刚来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可以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情。如“不解地问”、“打破砂锅问道”、“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等,理解周恩来在迷惑中的追问和思考。

17、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8、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第三件事:少年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的见闻。

20、周恩来总理是我国的第一任总理,他为我们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放后,他为了让人们过上温饱的生活,日理万机,鞠躬尽瘁,因为他心里装着全国人民,所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他是人民共仰的好总理。但一直以来,我对周总理少年时代的故事了解甚少,今天有幸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才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21、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22、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是的,周恩来总理在小时候就有了这样伟大的志向,何况我们呢?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吧!

23、三件事是这个妇女想让巡警给他撑腰解决问题,可巡警却不惩罚肇事者,而斥责这个女人。

24、为中华之崛起写了三件事,这篇文章告诉我:周总理从小就怀有远大的志向。有一天,他的老师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呀?”

25、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经历的第一件事是奉天被外国人站了。

26、第一件事: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7、“为明理而读书。”

28、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想这肯定是一位有抱负的伟人。但这句话是周恩来总理13、14岁时说的话。

29、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30、周恩来总理年少时那掷地有声的宣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读书明理,读书解惑,读书方可知人论世。课文赞扬的是少年周恩来树立伟大的读书志向以及警醒人们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31、这一句简短的话,使我联想到了许多同学对我说:只要我考得好,妈妈就给我买电脑、玩具……几乎想要什么就要什么。

32、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沈阳。一到沈阳,伯父就告诉他,沈阳有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33、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34、有的同学说:“为家父而读书。”

35、“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36、另一小故事: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

37、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38、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写了哪三件事?

39、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40、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41、第三件事写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志愿:“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件事是文章的重点,应该联系全文,抓住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体会周恩来决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而感受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伟大的志向。和伟大的志向。

4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3、一个12岁的少年,居然立下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怪不得连魏校长也喝彩“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少年时代的周恩来生活在政府腐败无能,人民饱受欺凌的清朝末年,但他没被混浊的社会环境所污染,反而激起了他对旧社会的憎恨,从而立下了要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崇高理想。他的爱国心,真是强烈啊!

44、虽然进步刊物的思想侧重各有不同,但朴素爱国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5、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进了租界。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

46、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47、二件事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却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话的含义。可以采取边读边想的方法去理解。如,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泣的?大个子洋人是怎样得意洋洋的?中国巡警是怎样训斥妇女的?围观的中国人为什么都紧握着拳头?他们和周恩来心里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从而更加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

48、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心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49、可周恩来却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0、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51、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52、第二件事:少年周恩来刚到奉天,就听伯父叹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难以忘怀。

53、“为家父而读书。”

54、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55、第三件事:不断沉思,立下宏志。

5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初到沈阳,听闻伯父说“中华不振”;

5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8、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59、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6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激励中华儿女的励志名言,是1911年14岁的周恩来在回答老师提问时说出的。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1910年来到东北,先在铁岭上小学,后又转到沈阳东关模范小学。1911年的一天,正在上课的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

相关文章:

以虎为主题的诗句优选97句 海子以梦为马图片【74句文案】 高考励志歌曲高三之歌【优选90句】 青衿之志【39句精选】 持之以恒的名人事例【35句文案】 爱我中华诗句4句话汇总101句 为虎添翼造句【110句精选】 井底之蛙【好句摘抄39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