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收集有关学问的名言
1、囊萤夜读:【基本解释】:是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学习。形容刻苦学习。
2、才高八斗出自出自南朝·宋·无名氏《释常谈·斗之才》。
3、出处: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4、这句话是举例说明学习的艰辛和决心的。
5、悬梁,秦朝人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6、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的长者的尊敬。
7、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8、翻译:苏秦读书的时候犯困了,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上。
9、卧薪尝胆:勾践
10、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元206年冬至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
11、三顾茅庐指的是三国时期,刘备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的故事
12、程门立雪,指的是杨时见程颐故事
13、这个成语其实说的是两个故事,东汉时期的孙敬和战国时期苏秦,少年时期读书非常刻苦,经常读书学习到三更半夜。为了缓解深夜读书的疲劳,他们一个把自己辫子用绳子绑定在屋子横梁上,一个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够保持读书时头脑清醒。这个成语比喻人读书非常刻苦用功!【手不释卷的故事】
14、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薄,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后以“闻鸡起舞”比喻及时奋发。
15、程门立雪:故事讲述了一个学生为了求学,不惜在门口等了好几个小时,等到雪下的已经将他盖住。
16、找壁借光。讲的是,自己家里没有钱读书,就把墙凿一个洞,借邻居家的光来读书,也是说勤奋学习。
17、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为人清狂,恃才傲物,曾于饮酒时自叹道:“天下才共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即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意味天下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只有曹植文才卓越,可使他由衷折服。
18、答,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一天杨时与同学游酢的人在下雪的天气去拜访叫程颐的大学问家,结果程颐在睡觉.他独自在雪地里等到程颐醒来,结果积雪近一尺..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19、负荆请罪:廉颇
20、翻译:刘秀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
21、程门立雪。也讲的是向老师去学,站在大雪之中等待了很久。手不释卷。是说看书,手上始终拿着书,没把书放开,也讲的是认真学习的故事。
22、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赵括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则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赵长平之战,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派赵括替代了能征善战的老将廉颇。赵括上任后,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被歼,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23、悬梁刺股。也讲的是勤奋学习的故事。为了使自己不打瞌睡,就把自己的辫子捆起来,现在梁带上,如果自己打瞌睡,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
24、铁杵磨成针。讲的是李白,看到一位老太婆在磨铁棒,问老太婆要干什么,老太婆说磨成针,李白从此以后就勤奋读书了。
25、闻鸡起舞:祖逖
26、囊萤夜读: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来在晚上读书。
27、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程门立雪
28、杨时这种爱好学习、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后来,人们就把这件事概括成“程门立雪”这句成语,来形容那些爱好学习又尊敬老师的人。
29、翻译:匡衡字稚圭,喜欢读书但是没有蜡烛,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30、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说:“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程门立雪收集有关学问的名言
31、刺股,东汉人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32、这些成语典故都是刻苦勤奋好学好的典范。
33、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34、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35、意思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后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
36、程门立雪:下雪的天气在门口等待午睡的老师醒来。形容尊师重道,恭敬受教。
37、囊萤夜读:晚上用袋子装着萤火虫借光来读书。
38、后世常用“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39、后用来形容为取得胜利准备牺牲一切。
40、望梅止渴:曹操
41、有一个下雪天,杨时去找程颐请教一个问题。他到了程颐家里,听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便一声不响地等着。
42、程门立雪:杨时
43、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44、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45、囊萤夜读。讲的是读书勤奋的故事,是说古时候读书,因为没有钱买灯油,就把萤火虫装起来,照亮来读书。
46、手不释卷的故事:
47、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48、手不释卷:【基本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49、五、程门立雪指的是杨时和游酢,语出《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暝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50、出自:唐·诸人《晋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51、悬梁刺股:【基本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52、三顾茅庐:刘备
53、悬梁刺股的故事和含义
54、八、望梅止渴指的是东汉末年的曹操,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55、四、闻鸡起舞指的东晋时的祖逖和刘琨,语出《晋书·祖逖传》。
56、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57、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58、翻译: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的学习。
59、二、才高八斗指的是三国时著名文学家曹植。典出南朝·宋·无名氏《释常谈·斗之才》。
60、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程门立雪收集有关学问的名言
61、完璧归赵:蔺相如
62、过了好久,程颐醒了,才知道杨时已经等了好久,赶忙起来同他议论问题。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很厚了。
63、翻译:如同用铁杵磨成针,只要心中坚定,就有成功的一天。
64、凿壁偷光指的是汉朝时期匡衡的故事
65、凿壁偷光:【基本解释】: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66、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67、翻译: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
68、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程颐瞑目而坐,杨时不敢惊动,在旁站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前积雪已经一尺深了(见于《宋史·杨时传》)。后来用“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受教。
69、神机妙算:诸葛亮
70、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71、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72、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73、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74、由此,后世便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
75、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76、悬梁刺股:将头发吊在梁上,用锥子扎大腿。形容刻苦学习。股:大腿。
77、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的不畏艰辛的表现,提醒我们学习需要有毅力和决心。
78、铁杵成针表示不断努力,程门立雪指在门前等待拜师学习,手不释卷则是指持续不断地学习。
79、铁杵成针:将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80、程门立雪和手不释卷讲得都是古人勤学苦读,终有成就的故事
81、铁杵成针:李白
82、宋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叫杨时,他非常尊敬老师。他的老师是当时著名的学者程颢。杨时四十多岁的时候,程颢死了。他听说程颢的弟弟程颐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就又拜程颐为老师。
83、三、纸上谈兵指的是战国时赵将赵括,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84、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85、囊萤夜读指的是在夜晚用灯光读书,悬梁刺股是形容读书时姿势刻苦,凿壁偷光则是指秘密学习、偷窥他人学习方法。
86、破釜沉舟,指的是楚汉时期项羽的故事
87、九、完璧归赵指的是战国时赵人蔺相如,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88、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89、一、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
90、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员大将,他小时侯家徒四壁,没有钱读书,后来英勇善战当上了将军。吕蒙作战虽然很猛,但是因为目不识丁没有文化所以没办法把自已的经验用文字总结起来,孙权鼓励他去读书学点知识,但是吕蒙说军人只要能上战场打好仗就可以了,读书练字是文人墨客的事情,另外他有很多军事需要处理没有时间用来读书,就一直推托。孙权举了很多例子推心置腹地对他说:“曹操一把年纪了还是很好学;汉朝光武帝刘秀当兵的时侯也手不释卷。我在年轻的时侯努力的读了很多书,觉得自已有了很大的长进,你为什么不可持续发展寻求上进呢?你年轻聪明,如果能多读一些史书和兵书,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吕蒙听了孙权的'话以后非常感动,便抓时间开始学习《左传》《孙子》《史记》《六韬》等很多书籍。因为吕蒙孜孜不倦的努力与坚持,没过多久,他能够引用很多古文来说话了,周围的人都说他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在后来的打仗与行军中灵活运用了很多文韬武略,有智有勇屡建奇功,最后成为了吴国赫赫有名的主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像吕蒙那样知道正确的做法后要立即改正
程门立雪收集有关学问的名言
91、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92、闻鸡起舞,指的是东晋时期祖逊的故事
93、七、破釜沉舟指的是秦朝末年的项羽,语出《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94、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95、纸上谈兵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赵括的故事
96、手不释卷:手不离书本。形容勤学不倦。释:放开。卷:书本。
97、铁杵成针:【基本解释】: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98、铁杵成针:意指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反义词是半途而废。
99、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100、悬梁刺股
101、纸上谈兵:赵括
102、六、凿壁偷光指的是西汉时的匡衡,语出《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03、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程门立雪
104、铁面无私:包拯
105、程门立雪:【基本解释】:比喻尊师。
106、出处:元·脱脱《宋史·道学传二·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07、破釜沉舟: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