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经典语录我想要很多很多爱
1、亦舒,职业小说家,华语世界作家;主要创作言情小说,30多年间出版小说散文达160余种,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玫瑰的故事》、《我的前半生》、《喜宝》等,以及短篇小说集《偶遇》等。
2、是由当代作家亦舒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79年。
3、实已胜过人间无数的人了。
4、最后送给大家一句亦舒的名言:
5、年,作品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于2017年首播。
6、亦舒的作品有很多,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亦舒的个人简介
7、富家女勖聪慧和剑桥高材生姜喜宝在飞机上偶遇并留下了联系方式。随后聪慧又热情地邀请刚认识的喜宝参加自己与家明的订婚家宴,其实是意在借此机会撮合她和哥哥勋聪恕。但戏剧性的是,喜宝酒过三巡卸下了初来乍到时的拘谨,她自然流露出的妩媚、狡黠和独具个性的谈吐却吸引了聪慧的父亲勖存姿,于是存姿也对她展开了追求。在这对父子的双重夹击下,喜宝选择了勖存姿,做了他的情妇。喜宝为自己争取到了物质生活上的极大满足,但她却无法忽视勖存姿的苍老和自己身心的虚空。
8、这本书可以说是“单身女性励志书”。从这本书里也能看出女性朋友间的强大友谊,你能发现她们体内蕴藏的坚强与力量。
9、故事情节紧凑简洁,表面上语言活泼幽默,犀利痛快,然而她的悲哀只藏在骨子里。
10、以上推荐亦舒5部经典小说,希望大家喜欢!
11、女人对自己如果不狠心,男人对她们就会狠心。
12、亦舒走红的时候琼瑶也在走红,于是人家说;“香港有亦舒,台湾有琼瑶”,她却说“那个琼瑶,提了都多余”。
13、《如果墙会说话》
14、《喜宝》
15、“但是曾经共舞,是我毕生快乐。”
16、即使是痛入骨髓的感情也仅点到即止,轻描淡写,全然是历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桑过后的平淡,波澜不起,生活依旧继续。
17、《我的前半生》描写现代社会中男女婚姻面临的新困境。在遭婚变后自立自强的子君身上,表现出时代的进步与现代女性意识。
18、“你在说的,正是大部分已婚现代职业妇女写照。”
19、此时,喜宝不由自主地被年轻的物理学家汉斯吸引。他们可以自在谈论各自感兴趣的话题,喜宝可以最大程度地做自己,这也满足了她情绪和情感上的需要。但是,在一段以青春换取金钱的寄生关系中,这样的要求显然是奢望,勖存姿竟然当着她的面杀死了她的爱人。此时喜宝才发现,她已深陷绝望的泥沼无法挣脱。原本她曾想靠勖存姿的供养修完剑桥大学的学业,达到自立的目的,但结果是自己完全放弃了学业。几年后,勖存姿去世,喜宝得到他留下的巨大遗产,却已青春不再,也失去了爱的勇气和力量
20、记住,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她没有自卑感。”看到别人的评价,我只是最平凡的人。在这个浮躁的世界迫不及待地解释自己。可惜我也是这样的人。
21、三、经典的代表作品列举五部经典小说:
22、爱一个人,老觉得他笨,非得处处照顾他不可,而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肯定他是聪明伶俐,占尽便宜,不劳任何人操心。
23、读亦舒的感受就是一切自己把握,没有什么感情之事是严重到要放弃自己放弃生命的,不比琼瑶的大悲大喜,亦舒笔下的人物仿佛就在自己身边或许就是自己,生活中你自以为很看得重很难放得下的人事,在她的笔下,世事洞明,过后就烟消云散了。
24、一座三层老房子,三户人家,三代女子,却因这座房子有了彼此的联系。在这个微型的小社会里发生了很多事情,奇怪的是事业女性都会名成利就。而恋人呢?他们的前程就往往多灾难了……
25、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别外一些人。
26、有人称之为奇迹,说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27、这是被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之一的亦舒的倾心之作,是她最擅长的言情小说之一。该小说故事情节紧凑简洁,表面上语言活泼幽默,犀利痛快,然而骨子里却藏着悲哀。值得广大言情小说迷们一读。编辑推荐:她仍然这么美丽,精致尖削的下巴一点不肯变形,眼角的细纹不外是种风情,她是夏天那朵最后的深色的玫瑰,眼看要凋零了,花瓣中却开出深黄的花蕊……
28、至今,亦舒的作品已结集出版的有两百多种,代表作是《玫瑰的故事》、《喜宝》等。[编辑本段]【作品风格】亦舒,一个太聪明的女子。因为聪明,所以她宿命却也向上。
29、“咄,说的那么远,况且,今日已不是农业社会,牛马无用。”
30、她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触觉,有擅于将平凡的字眼变成奇句的才华,她的写作正如她的人,麻利、泼辣,而又快又多,但即使换上十个笔名,读者也不难一下子从作品中把她辨认出来。
亦舒经典语录我想要很多很多爱
31、“那么,变什么?”
32、但她承认琼瑶有琼瑶的本事,把“那一路”小说写到了尽乎顶点。
33、金庸创作流行武侠小说,倪匡创作流行科幻小说,亦舒创‘流行’言情小说。另有笔名梅峰、依莎贝和玫瑰等。
34、《玫瑰的故事》
35、内容简介:《玫瑰的故事》内容:黄玫瑰因美貌而追求者不断,并给她带来诸多烦恼。当她将自己的感情倾注于庄国栋时,庄却绝情而去……极度悲伤的玫瑰赴美留学,并与方协文结婚。十年后,玫瑰与丈夫离婚,独自返港,在孤独,寂寞之中结识了身患绝症的溥家明,三个月的热恋使她柔肠寸断……几年后,已然再婚的玫瑰巧遇十几年来一直思念着她并已离异的庄国栋,在内心极度的矛盾与痛苦中,玫瑰毅然选择了自己最后的归宿。
36、“珍惜今日,努力将来,过去种种,且忘记它,午夜梦回,如有记忆浮沉,转个身,再睡。”
37、二、亦舒的作品
38、最近偷闲看了本亦舒的《曾经深爱过》感触颇深,希望在此和大家分享。 我们一直是对模范夫妻,她有她的事业,我有我的,必要时可以相互扶持,这样理想的关系,毛病出在哪裏?疏忽,我对她的疏忽使她忍无可忍,她没有留下来细数我的不是,实是她的智慧,缘分已尽,多说无益,虽然要忘记曾与你共同生活八年的人,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但再度尝试与她共同生活,又是另一回事,且无此必要。 这是书底封面对情节的简介吧!不过点出了整本书的意涵,是的,疏忽,使得她远赴他乡,开始属於她的生活,离开她曾深爱过,却忽略她心情感受长达八年的他,而他竟在她离开四个月后,出差返家才赫然发现以往等著他的那盏灯不再亮著;深夜不再有电视絮絮的对话声;不再有优美的音乐绕耳;不再有她轻盈的脚步声;不再有淙淙的洗澡水声,此时他慌了,是的,他慌了,因为家里已经空空洞洞了,尽管它仍乾净的一如往昔,如今也只能说它是供人休憩的旅馆,是的!旅馆,而他以往又何尝不是把它当作旅馆呢?他,开始想她.... 『那日半夜,他模糊间听到音乐声,是她最喜欢听的几首乐曲,音乐如蚊叫般细微,若隐若现。以往他听见会起身把他的房门关上,但那夜他起身推开她的房门,唤她的名。房里空荡荡,无线电也没有开著,一片黑暗,她也没有如往日般躺在床上抽菸。』 在他忽略她八年之后,他开始想她,他甚至不知道她为何离开他,直到他打开她房里玻璃橱门,赫然发现她收集了满橱的香水瓶,而他竟在八年后才知道她有这个嗜好,他开始承认,他,忽略了她,他甚至忘了她的年龄、她的生日、她喜欢的颜色、她常用的香水品牌、她心爱的读物....。一个做了他八年的老婆的她。他竟对她一无所知,尽管他曾以能娶到她为荣,但是她仍因不敌他工作、事业的重要性而被他忽略了;虽然她也有一份属於自己的工作,但是心情的喜悦、悲伤该与谁分享,音乐?电视?不,她想通了,心也死了,因为心死,所以没有争吵,一言不发地去寻找她想要的生活,寻找能倾听她心里话的另一个“他”,尽管她曾经爱过他,她仍毫不眷恋地离开他,我可以感觉得到她的无奈,她的心冷,是的,心一旦死了,争吵又有何用,缘分已尽,多说无益。当他辗转得知她的消息,看到照片上的她神采奕奕,深情地看著身旁的他,他,决定不再寻她,因为她已经得到她的幸福,虽然要忘记一个曾共同生活八年的人是件难事,但想再度尝试与她共同相处,又是另一回事,且已无必要。所以他,决定把她放在心里,永远都不忘记。 喜欢“无关对错”里的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我身旁,如今你的陪伴和我想说的话,已经变得不重要了,不是吗?』 我想这段话道尽了她的无奈,或许最后的结局并不完美,但不完美的本身又何尝不是一种完美呢?分手,或许令人难以接受,但是心怀祝福,又何尝不是为彼此划下一个完美的句点。 总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开盏小灯,看本小说,看著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在我脑海里不断上演,而亦舒的小说总能这样无端地扯痛我的心,在我心湖泛起阵阵的涟漪,尽管她总是轻描淡写地轻轻带过,我仍被她的一字一句所牵引,体认小说裏人物的无奈与辛酸。 一直都喜欢这样清清淡淡地文章,希望你也会喜欢。
39、内容简介
40、该小说讲述了剑桥圣三一学院的高材生姜喜宝,为了生活和自身的要强,决定做勖存姿情妇的故事。小说通过描写喜宝内心自我身份的转变,以及对聪慧身份转变后自我价值的烘托,表现了亦舒对于20世纪80年代香港女性身份的探索。
41、卓羚唏嘘:“可不是,惨过做牛做马。”
42、一、亦舒简介:
43、周承钰被父母抛弃后,傅于琛收其为义女,但两人间的感情却是微妙万千。傅一方面对承钰万分关注,一方面不停地结交女友,甚至两次结婚。承钰则牢记傅教给她的圆舞规则,甘心等待,并在继承了继父的遗产之后,摆脱了傅为其安排的生活方式,试图以平等的地位争取爱情的结果。然而,傅仍认为承钰尚未长大而继续回避她。承钰凭着天生丽质,成为国际名模并与经纪人袁祖康结婚。离婚后,袁因藏毒入狱而自杀身亡,等到傅终于决定回到承钰身边的时候,承钰却……
44、读亦舒的《曾经深爱过》 佚名 一直都喜欢清清淡淡,又引人思索的文章,它,没有华丽的词汇,有的只是触动人心的言外之意,平凡,是它的代名词,但是平凡中,我看得到它的不平凡,这样的文章并不多,尤其在这个名利薰心、充满矫饰、竞争、混浊的环境中,“清淡”的感觉已难寻找,纯静的心更是难觅,看过的小说也算不少,而亦舒的小说每每能牵动我心弦,让我品尝到人世悲欢离合的另一股清流,即使是污浊不堪,在亦舒的笔下也饶富玩味,对於一个看腻矫饰小说的我来说,亦舒的小说无疑是我所爱。
45、内容介绍
46、她美丽而豪爽,“有着追求理想的翅膀”,因之她的小说充满幻想色彩——虚无飘渺,却又执着而不肯放弃。
47、《我的前半生》是亦舒创作的长篇小说,1982年11月在中国香港出版。该书讲述做了多年家庭主妇的子君,遭医生丈夫抛弃后不得不重新工作,一步步站起来并再度寻找到幸福的故事。
48、新闻照片
49、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一说1949年)出生于上海,(父母)籍贯浙江宁波镇海,她乳名叫阿妹,五岁时(一说1952年)即随家(人)到香港定居,并在香港官校受教育,曾在苏浙小学读幼儿班,后考入嘉道理官立小学,和何东女子职业学校,1965年(一见1956年)中学毕业。亦舒自幼记忆力惊人,读书颇有小聪明却不大用功,小时候为答不出老师提问被罚站,愤而背下全部课文,从此养成阅读的习惯,十二岁就开始读鲁迅作品,她酷爱文艺,崇拜哥哥倪匡及其文友金庸、古龙等流行小说家,并深受其影响。
50、过了许久,我说:“也许音乐不对,也许我们听错了,也许是另一种舞,不是这个跳法,我们表错了情?”他落下泪来。
51、当亦舒一露头角就迅速成名时,两兄妹就成了香港文坛上的两杂奇花。
52、“来世我若转为男身,你做贤妻吧,你需事业有成,身备妆奁,兼夹生儿育女,不辞劳苦,还要长期维持身光颈靓,以壮门楣。”
53、与琼瑶小说中高大完美、给女人带来幸福的男主角相比,亦舒笔下的男人大多令人失望仅《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就有如下数类:多年来老实正经、勤奋向上的丈夫,忽忽然发现了真我,发现了激情,死心塌地要随女演员去过全新生活,全不顾妻儿的感受;在公司踌躇满志而窝窝囊囊混了半辈子的男同事,打着“我老婆一点儿也不理解我”的旗号向单身女人讨便宜;20多岁的男孩子,大学刚毕业,却想在成熟女人身上寻找经验及安慰;文雅体贴、热爱艺术、知情识趣的合伙人,却是个同性恋者;试探几招一看不行立即出言不逊、转舵而走的洋鬼子……当然,他们并不坏,正如张爱玲说过的,“不过是个男人”。“不过是个男人!那你还能有多少指望?所以亦舒的女主角,大半是早早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深情的女人,只以自爱自立为本。
54、生命只要好,不要长。能够在有生之年找到你所爱的人,而你所爱的人也爱你,
55、“它叫圆舞,无论转到哪一方,只要跳下去,你终归会遇见我。”
56、《圆舞》
57、【作家资料】亦舒,原名倪亦舒,兄长是香港作家倪匡。亦舒于1946年9月25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五岁时来港定居,中学毕业后,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及担任电影杂志采访和编辑等。1973年,亦舒赴英国修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三年后回港,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后进入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也曾当过电视台编剧。现为专业作家,并已移居加拿大。[编辑本段]【作家生平】亦舒十五岁时,就被报刊编辑追上学校来要稿,成为编辑们不敢得罪的『小姐』。
58、“我们做错了什么,承钰,如果这是圆舞,为什么到头来,双方经过许多不同的事与人却没有与原先的舞伴离场?”
59、心情好的时候,心一会说:“卓羚,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你。”
60、亦舒中学毕业后没有升大学,当了记者,十七岁时便到《明报》任职,她不仅跑新闻、写专访,亦写杂文、小说,报纸专栏。及担任电影杂志编辑等。(亦有被称作文化官)至1973年,二十七岁的亦舒往英国曼彻斯特留学,读酒店食物管理系,1976年毕业后,先在台湾园山饭店服务,任女侍应总管,不长时间旋又返回香港,受聘出任富丽华酒店公关部主任,又入佳艺电视台做编剧工作,后到香港政府新闻处任职高级新闻官,为期八年。
亦舒经典语录我想要很多很多爱
61、她们当中有单身的女强人,虽孤单并不叹怨,有时嘴巴还相当硬,笑话一大箩;也有最终找到另一半的(却是用头脑,不是用心)——稳妥、开明、体贴的男人,是经历沧桑的女人最好的归属,与那种惊天动地、可生可死的爱情相比,这一种亦舒更有把握。然而,“这是另外一回事,”亦舒反复说着,似乎有一丝凄凉之意。也许她心中仍有梦想?梦想又如何?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一切都注定充满矛盾,包括爱情。爱情是可疑的,友谊——女性间的友谊——却被亦舒推到了至重的位置。她的女主角大都有至少一个女性挚友,或是姐妹,或是母亲,或是女儿,或是同学、同事,甚至陌生人、情敌,和她站在同一战线,欣赏她、鼓励她、帮助她。在这里,女性友谊是女性对自身性别的认同、尊重与热爱,是感情的需要,甚至是对另一性别的不公正对待的联合反抗。亦舒写出了这种友谊的温暖和珍贵,也写出了它的脆弱——的确是脆弱的,在男性为主宰、女人们“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的社会里。《我的前半生》中就有这样的情节:子君因唐晶与未婚夫同居而倍感失落,甚至的她“无理取闹”,知道往日友情不再,悲叹“无法力挽狂澜”……纵然后来她们言释前嫌,重归于好,那种悲哀却仍然存在。唐晶远嫁,从此天涯,从前相依为命的日子只能留在回忆中,成为永远的牵挂了。孩子是亦舒心中的另一种牵挂。她的小说中常有孩子的角色(大多是单身母亲的伶俐早熟的小孩),她对他们充满感情。这种感情,甚至化成了对整整年轻一代的爱与欣赏:“他们会享受生活,知道什么是自己所要。”“他们多么会思考,多么懂得选择。”“我们那时,越是不切实际越觉着浪漫,跟情不投意不合的男人分手都要分三年才成功,一个人有多少三年?这一代年轻人真正有福,社会风气转变得这样开放活泼,弹性大得多……”而这一切,在另一些作家眼中,也许就是人越来越自私、浅薄、耽于现实享乐的表现,就是古典优美之情不再的忧心感叹。但亦舒不。亦舒是开放和务实的。也许就是因为对孩子的热爱,她愿意相信未来,相信一切的转变是为了生活更美好——所以20多年过去,一代人读过亦舒,另一代人又在读亦舒了。亦舒小说与其它流行小说最不同的地方,大概是她强烈的女性意识,而且这一点并没有影响其作品流行(女性主义作为卖点在现阶段,尤其是在中国,是非常不合适的,连杨澜这样的女人接受采访时还要说自己真正的理想是当贤妻良母)。这其中的秘密,大概是亦舒的那一种女性意识,是以非常感性而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不止一次从内地发行的生活杂志上看到这样的“温馨故事”:女孩子谈恋爱,“失了身”,又没嫁成,自知犯下弥天大罪,痛苦中却遇到了真爱的男人。几番挣扎后终于决定以诚实为重坦言相告,男人居然原谅了她。天哪,多大的恩典,多大的幸福,多么的感动……而同样的事,在亦舒的《玫瑰的故事》里,男人追着女人,“我会原谅你的”,女人却义正辞严:我有什么要你原谅?我有什么对你不起,要你原谅?每个人都有过去,这过去也是我的一部分,如果你觉得不满,大可以另觅淑女,可是我为什么要你原谅?你的思想混乱得很,女朋友不是处女身,要经过你的伟大原谅才能重新做人,你以为你是谁?这个女人已经29岁半,竟有这么大的胆子对待未婚夫,这来自于她心理上的自立,更来自她经济上的自立。“我是个有本事有能力的女人,我自己双手可以解决生活问题,”所以她有权利要求真正的爱与尊重,若他不给,她不必迁就他。--这简直是标准的女性主义的姿态了。然而在另外的一些亦舒小说里,女主角最终却是迁就的——两个人都作一点让步,合作愉快。也许这是亦舒的局限,也许正是她的聪明所在。人们说,男女真正平等还要等一千年,我不怀疑这话,因为人们花了几千年来制造它。那么,与其苦等千年,倒不如抓住点实惠的东西——所以,在《她比烟花寂寞》中,女记者尽管年少气盛调子颇高,然而当她在对女演员姚晶死因的采访中发现,所谓女人成功的灿烂背后,竟是如此凄凉不堪,立即去抱男朋友的大腿:当我死的时候,我希望丈夫子女都在我身边。我希望有人争我的遗产。我希望我的芝麻绿豆宝石戒指都有孙女爱不释手,号称是祖母留给她的。我希望孙儿结婚时与我商量。我希望我与夫家所有人不和,吵嘴不停。我希望做一个幸福的女人,请你帮助我。很好笑是吗?笑的时候你流泪了吗?这就是亦舒,生于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受过西方教育,骨子里却是中国的,这是我们觉得她最亲切的地方。放一本亦舒在背包里,犹如放一盒珍爱的胭脂——亦舒说:一个女人,无论是什么年代,什么身份,都少不了这一盒胭脂——胭脂是一种象征,过去的女人,现在的女人,这种女人,那种女人,都要努力让自己活得更美。[编辑本段]【作品特色】亦舒-苍凉的言情亦舒笔下的人物如同棋子,她总是可以为她们安排好位置。一起一落,似乎宿命,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从不显示出任何匆忙痕迹……那些人物,都是奉命而来,登场、演戏、退场,继而是下一轮的节目。她的导演做得很好亦舒--有些文章,只要看了标题,就知道故事会怎样发展--却又篇篇平中出奇,让人感叹,嚯,原来是这样子的啊!大约这就是她的魅力所在。我很喜欢她作品中貌似不经意的小线索,往往贯穿始终又似引线,早早预示了故事的结局……她是个多产的作家,且一直长盛不衰。喜欢她的风格,苍凉的言情,仿佛打开始就参悟了情爱,知道什么是真的情,什么又是一般等价物。她的主人公,多半是精明、世故、懂得进退的女人。她的文字,虽不华丽,却很深刻,有人甚至拿来做“葵花宝典”应对真实的生活……“一个女人,要有很多很多的爱,没有爱,要有很多很多的钱,以上两者都没有,有着健康,也是好的。”“一开头就持悲观态度,往后便不会失望。”“每个人都欠下另一个人一些债。”“我们与之谈恋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的又是另外一些人。”“相遇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若转过身,可是天堂?”看,这就是亦舒……亦舒-简洁文字亦舒小说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泼辣、尖刻、逼真,常以三言两语切中时弊,鞭辟入理。在她的作品中,依稀可以看到她所喜爱的鲁迅的尖锐犀利和张爱玲对待生活的冷静客观及敏捷的语言应对特点。亦舒是真正懂得如何叙述一个爱情故事的人。她的语气一贯的简洁平淡。文字非常精炼,没有任何多余的联接。其中蕴藏的沧桑和痛楚,是让懂得体会的人看的。看不懂的人只觉乏味。看得人会无言。其实她写的都是灰暗的故事。灰色的调子,让人觉得亦舒一定愤世嫉俗,对这个世界充满愤怒与不屑,甚至仇恨。但是,她其实又在深爱这个世界,只不过这个世界让她失望,逼得她对世界不抱希望,但却还渴望着温暖和真情。比如喜宝。喜宝是她笔下再现实不过的一个人了,为了金钱出卖自己,但喜宝却说:我最想得到的是爱,如果没有爱,有健康也可以;如果健康也没有,那么我要很多很多的钱。亦舒-灰色堕落一般的书总可以很清晰的辨出是悲剧还是喜剧,或是悲喜剧,惟独亦舒的书无悲喜可分。结尾处男女主角都皆大欢喜了,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只是那些嬉笑怒骂中的心酸早已把读书的人的心凉透了。亦舒笔下有很多人在堕落。堕落本身也许并不是太可怕的事情——至多是可悲。但是,若堕落时还保持着清醒,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堕落却无能为力,才是最恐怖的事。自暴自弃,心底深处又不忍完全自暴自弃,用最为残忍苛刻的目光注视着自己,对自己刻薄直至对世人刻薄。因为爱这个世界,对其寄予了太多的向往,当世界背叛时,就分外地恨起它来;因为对世界有太多的希望,当世界离弃时,就分外的失望乃至绝望起来。所以在亦舒作品里能看到大片大片的灰色。亦舒说:我只是想说故事,并不想讲什么道理。但读者却偏偏在她所说的故事背后看到了太多非故事的东西。这或许不是亦舒的本意,抑或正是她的本意。亦舒-冷漠都市亦舒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而且主要是以香港和欧美的现代大都市作为背景。她的作品虽然也都是在描写爱情故事,但主人公的感情发展与身边的社会关系网络有着重大的联系,而前者往往屈从于后者。可以说,亦舒是在演绎爱情的表面下展示一个冷漠现实的都市社会,展示在这种都市环境中,人的个性、心理所受到的种种压抑与异化。倪匡曾说:“亦舒自小在香港长大,她的小说,和香港人的脉搏频率相同,是地道的香港文学。她的小说不矫揉造作,有着香港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