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的故事
1、伯牙开始学琴,学了三年终于而成。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能半途而废。
3、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另一篇则为:
5、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
6、《孔子学琴》故事启示: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得到更大的收获,也能属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7、“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8、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擅长弹琴,子期善于欣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后连便延伸出“知音”一词。
9、《伯牙鼓琴》的道理:知己难寻、知音难觅。此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主人公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谊,以及知音难寻,珍惜知音的情感。
10、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11、是春秋时一位比较有名的琴师,也就是伯牙之师。
12、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13、(2)做事要始终如一,不厌其烦。孔子学一首曲子,用了不知道多少时间,而且从不厌烦,每天慢慢实践、参悟,最后才能让教自己曲子的老师师襄为之叹...
14、古书《乐府解题》记录有伯牙学琴的故事:
15、伯牙师成连云:“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俱往。至蓬莱山,留宿伯牙曰:“子居习之,吾将迎师。”划船而去,旬日不返。伯牙近望无人,但闻海水洞滑崩澌之声,山林寂寞,群鸟悲号,怆然而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终,成连回,划船迎之而返。伯牙遂为天下妙矣。
16、这个基本就这个问题的答案
17、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8、一篇故事为:
19、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
20、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什莫事情都要坚持到底!脚踏实地的去做每一件事
21、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
22、孔子学琴,锲而不舍,学习一首琴曲,不单会弹,还要深入到更深的层次里。纵然师襄子说可以了,要进一步教夫子别的,但对夫子而言,还不算真正学会。于是,夫子不断深入,从会弹,到掌握技巧,又进一步到了解它的意趣,进而,再去领会曲子所描述的人物。看到夫子如此专心一致、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与那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时,真令我们深受感动。
23、)要积极进取,要虚心学习。孔子的弹琴技艺已经很高了,但他仍不满足,在他五十岁的时候,还主动向师襄学习弹琴。
24、伯牙善鼓琴。主要有两个故事,一是伯牙学琴于成连的故事。二是伯d牙子期高山流水谢内知音的故事。
25、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好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是多么重要。
26、后来钟子期因病去世,伯牙十分悲痛,觉得世上再无知音,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听懂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
27、原文:孔子学琴于师襄子,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于琴已习,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孔子有所谬然思焉,有所睾然高望而远眺。曰:「丘迨得其为人矣。近黮而黑,颀然长,旷如望羊,奄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为此?」师襄子避席叶拱而对曰:「君子,圣人也,其传曰<文王操>。」
28、二是做事要始终如一,不厌其烦。
29、叙述伯牙学琴拜师成连先生,三年不成,至于精神寂寞,情之专一,尚未能也。
30、这逐渐由浅层次到深层次的认真研究,才使得孔子的琴艺达到更高的境界。
学琴的故事
31、《孔子学琴》告诉我们: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或是进入的不彻底,便难以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而且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自己学,为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服务社会而学。
32、一是要积极进取,虚心学习。
33、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34、三是学习、做事要认真钻研。孔子正是围绕这一首曲子不断的钻研,才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从掌握弹奏乐曲的技巧,到弄懂取之承载的思想,最后参悟透作曲者创作的根本。
35、关于成连的介绍:
36、倘若停留在表面,便难于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不会半途而废。才会有更深、更广、更入微的体会,也会有更加坚定的信心在学习方面我们一定要端正态度,一定要向孔圣人学习。
37、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
38、成连在精神情志方面针对对伯牙进行点拔,伯牙遂步成为天下妙手。
39、孔子学琴》告诉我: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或是进入的.不彻底,便难以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而且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自己学,为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服务社会而学。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