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留下警世名言
1、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载唐太宗语。
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
3、唐太宗把学术文化提到与治国好坏相关的高度来认识。他认为:“近代(指南北朝以来)君臣治国多劣于前古”,原因就是大臣们不读书,“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力纠重武轻文的弊风,提倡用人以德行、学识为本。
4、食为人天,农为正本。——李世民
5、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6、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7、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8、睿智聪明,守之以愚——李世民
9、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游幸无度,田猎不时。——李世民
10、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1、古代社会,服徭役是民众的巨大负担,首先离家遥远,其次四季无休,再次经常需要自备粮食。因为远途跋涉服徭役,役夫家里的农业生产被严重耽搁,一旦遇到饥荒,这些家庭就毫无应对之策。
12、官在得人,不在员多——李世民
13、性怀辨慧,非积学不成。——李世民
14、出自——唐太宗李世民。
15、以后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都派遣子弟到长安的国子学学习。“鼓箧而升讲筵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国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长安成了国内教育中心和文化传播
16、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7、译文: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
18、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世民
19、译文:君子在用人就像用器具一样,使用他们的长处。
20、慷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21、唐太宗爱民的各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22、寸丝千命,匙饭百鞭。
23、而唐初政府所掌握的户籍人口,不过三百多万户,要修建如此庞大的土木工程,必然从全国征调劳动力。史书记载,役工从“去京二千里内”征调,而且这些被征调的人,还必须自备粮食,只有服役期满,仍然留下服役的人,官方才给他们粮食。换句话说,给唐太宗修宫殿,不但没酬劳,还必须自备干粮,役工的付出可想而知。
24、早在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唐太宗就承认自己大兴土木,这离隋亡尚且不久。到了执政中后期,唐太宗兴修土木更盛,他在位期间,兴修了诸如乾阳殿、洛阳宫、永安宫,飞山宫、襄城宫、翠教宫、玉华宫,九成宫和北阙等大批宫殿,即便是比较小的襄城宫,动用役工就达一百九十万,那些修建精巧的宫殿,所需役工恐怕是千万级别了。
25、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李世民
26、一直以来,唐太宗都被誉为明君,常常拿来和隋炀帝比较,以表明他勤政爱民,他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是广为流传。
2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28、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9、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30、.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唐太宗留下警世名言
31、在唐太宗的折腾下,民间出现了“一人就役,举家便废”的惨状,当时就有人指责他“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不过这并没什么用,唐太宗照样我行我素,最后还通过篡改史书成了千古明君。
32、译文:一个人以铜为镜子,可以用来整理衣冠;以历史为镜子,可以知道朝代兴衰的道理;以人为镜子,可以知道得失、对错。
33、译文:当政的关键,唯在用人得当,若所用的人不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长处,政事就必然难以得封治理。现在所任用的官员,必须是道德、修养、学问都本分的人。
3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5、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36、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
37、出自后晋·刘昫《旧唐书·魏征传》载唐太宗语。
38、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
39、食为人天,农为正本。
40、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
41、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42、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
43、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44、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贞观元年》载唐太宗语。
45、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李世民
46、唐太宗的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这里的“以人为鉴”泛指:人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
47、不过,细究历史,不难发现唐太宗的勤政爱民多数时候都是装出来的。在唐太宗内心,老百姓必须经常役使,用他的话就是:“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所以一定不能让老百姓闲着。
48、百字箴原文:
49、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50、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51、为了实现不让老百姓闲着的目标,唐太宗公开下令,对那些自残身体以避免服徭役的人要判刑,而且必须继续服徭役。
52、这也是唐太宗能在历史留下贞观之治的原因,他很注重细节。
53、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54、但即便这样,唐太宗也没给役工政策上的优惠,史书记载“丁既役尽,赋调不减。”意思是,役工即便服完了徭役,该交给政府的钱物也一分不能少。
55、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载唐太宗语。
56、唐太宗扩充学校,加强管理。管理中央学校的机构为国子监,其下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唐太宗常到国子学、太学视察,关心学校教学。在他支持下,增筑校舍1200间,增加生员至3260人。
57、治安之本,惟在得人——李世民
58、唐太宗说这话是指科举制度稳固了统治!科举制度下有学问的人都不琢磨去推翻朝廷了,而是去通过考试一心求官,有利于巩固皇权,所以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表示这样做正中皇帝下怀
5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