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爱情句子 > 精选孔子小时候的励志故事【43句】

精选孔子小时候的励志故事【43句】

孔子小时候的励志故事

1、孔子幼年在贪贱中成长,如果没有一位贤母的抚养和教育,他能否生存下来,能否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只能给出一个摸棱两可的回答。

2、要说最初的孔丘是有身份的士族青年,应该更准确些;周王朝历经两百多年的西周、五百多年的东周,来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我不认为这是混乱的时代,因为之后的历史证明,这是一个社会经济大变迁、大英雄和大思想家层出不穷的时代,之后几乎没有再出现超过其光芒的朝代;另外孔夫子不应该称为一代宗师,准确的说是思想发端先师,即“至圣先师”,其后一百多年才有儒学诞生,并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宗师;以儒学为“靶子”,才出现了“非儒”“兼爱”以攻儒为主的墨家思想,随之是“百家思想和争鸣”。周公制定的封建、宗法、礼乐和井田制,在西周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东周到春秋时代,随着冶铁技术成就的生产力大大的提高,许多荒野之地被开垦,农业收获及经商财富不断造就大小地主、自由农民和商人,“庶人”们有了良好的生活出路,随之井田制逐渐崩溃,宗法制摇摇欲坠,就在这个时代,叔梁纥拼了老命要有个健全的儿子,为的就是将“士族”的头衔传下去,这是遵守宗法制、是刚需,所得儿子丘也。孔丘的母亲是鲁国士族颜氏家小女儿,其身份是巫女—专门在家庙宗祠伺候祭祖敬天仪式的“淑女”,这样的女子一辈子不嫁,《诗经》里有两首古诗描绘了这样的女子情感。所以,叔梁纥和颜徵在没有婚礼,在村外宗祠祭拜天地后就地圆房,称之为“野合”。少年的孔丘由外公姥爷颜氏启蒙,经常随母亲参加各种祭祀活动,耳濡目染熟记在心,孔丘以此为少年游戏;祭祀后的祭肉黍米果蔬成为青少年的营养佳品,所以青少年的孔丘应该是健康快乐的,是“知礼”的天才少年。而立之年对孔丘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天子王畿洛阳及齐国临淄之行,分别是周王朝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孔丘之成为孔夫子之路,应该自此开始。编撰“六经”确立了政治纲领,寻求做官是为了施展政治抱负,传授六艺是为了培养干部队伍。孔夫子成为至圣先师及原始儒学,就此炼成。

3、孔子和子夏的故事

4、那汉子回答说:“如果我生在丘陵,我就去适应山地的生活环境,这叫做出自本来的天性;如果长在水边,则去适应水边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成长顺着生来的习性;不是有意地去这样做,却自然而然地这样做了,这就叫顺应自然。”

5、我读过匡亚明的《孔子评传》,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说就是多少的问题。因篇幅所限简略回答如下:

6、孔子是最知名的老师,天下的许多英才都千里迢迢地拜他为师。有一天,孔子收了一个新的学生,叫子夏。子夏看到孔子后,非常吃惊,因为孔子看起来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子,论相貌,并不英俊潇洒;论身材,也不壮硕;论谈吐或聪明,也只是普通而已。

7、简短因为孔文举是现实生活中一个真实的人物,他的故事描述了他的创业历程,遇见的挫折以及他如何克服挫折最终成功的经历

8、私人办学,是孔子一生事业的光辉起点。敢于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创办平民学校,说明当时孔子很有胆识,看清楚没落的贵族阶级已经“无力”垄断教育,而平民阶层日益壮大,平民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9、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鲁国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叔梁纥,终其身为"武士"身份和一个陬邑大夫,孔子3岁时父亲去世,随母迁居阙里。

10、后来发现,孔子在五十岁之前似乎很是默默无闻。他出身也算是贵族(子姓孔氏,子姓是商朝的国姓),或者说是边远没什么存在感的贵族

11、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12、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爱”。下面讲有关孔子的故事,《孔子行礼》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励志故事:关于孔子的五个轶事典故励志故事:关于孔子的五个轶事典故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13、因为孔子的母亲颜氏非常优秀,也重视对孔子的教育。

14、母亲颜氏无疑就是引领孔子人生道路的第一位老师,是他学习效法的榜样。颜氏随时都在督促孔子努力学习,在母亲的精心呵护养育下,孔子在不断健康成长。

15、同时这个故事也强调了“持之以恒,不放弃”的精神,对于人们在创业路上的指导意义非常深远

16、母亲颜氏总是用欣赏地目光看待自己的儿子,她没有嘲笑儿子幼稚的胡闹,反而鼓励他自觉学习,认真学习。孔子家境贫寒,参加正规系统的贵族学校学习活动是不可能的。

17、孔子听了汉子的一番话,若有所悟地点头而去。

18、孔子出生在一个没落家庭,孤儿寡母,生活贫困,实际上已下降为平民。孔子并不隐讳自己青少年时社会地位低下,他自述说:

19、史记有记载,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就过世了。孔子也算是和他母亲相依为命长大的

20、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第六章)(我少年时低贱,所以会从事许多粗鄙的工作。)子云:吾不试,故艺。(《子罕》第七章。试,被任用。)(孔子说:我没有被任用当官,所以干一些技艺。)据各种孔子传记,孔子少年时给鲁国大夫季氏家放过牛,后来赶过车,还到乐队临时打工当吹鼓手。从事这些“鄙事”,当然是为了生存。古人早婚,他大约十八岁结婚,他要养母养家。二十岁以前,母亲病逝,同父异母的哥哥是跛足的残疾人,妻女也要他来照顾。由于文化基础好,他先后做过仓库管理员、畜牧管理员等“委吏”(小职员),都是卑微的差事。由于他为人诚信、工作负责,三十岁前后又做季氏家管记事的家臣,再被推荐到邻国齐国,作田昭子的家臣,做类似现在的私人文书或秘书工作。直到大约四十岁他走上私人办学之路,他一直在社会下层,从低贱、卑微的工作干起,养家糊口。

21、子夏就想:“我的老师是天下最有名的良师,可是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呀!会不会是传言太过头呢?”子夏又反观自己的同学,个个几乎都是人中的龙凤,有许多人身材相貌比老师英武得多,还有一些谈吐和聪明也不输给老师。

22、史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讲述少年孔子和小朋友做游戏时,孔子常常摆出祭品器物,一本正经地模仿学习大人们的礼仪。

23、孔文举的故事非常简短

24、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鄹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孔子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历史上和现在仍在传播的现代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儒学,就是以孔子思想学说为本源而构成的思想体系,在当今世界仍有重大影响,那么这位聪明睿智的教育家,思想家之大宗师是怎样练成的呢?

25、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曾把孔子和孙中山直接联系起来,明确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主席这样重视孔子,把他作为中国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第一个代表。

26、孔子生而异相,容貌怪异,却是聪明伶俐,天性纯良。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孔子七岁的时候,来自吴国的学者季札观看了鲁国的礼乐表演,为其宏大丰盛的内容场景,叹为观止。孔子在妈妈的带领下,也常常去学习参观这些文化礼乐的表演活动。

27、不料,那汉子在几百步远的地方又露出了水面,上得岸来,披着头发唱着歌,在堤岸边悠然地走着。

28、那汉子爽快地一笑说:没有,我没有什么游水的秘诀,我只不过是开始时出于本性,成长过程中又按照天生的习性,最终能达到一种境地,是因为一切都顺应自然。我能顺着漩涡一直潜到水底,又能随着漩涡的翻流而露出水面,完全顺着水流的规律而不以自己的生死得失来左右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我游水游得好的道理。

29、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亲戚,门人一般不通报。孔融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门人说:“我是李君的亲戚。”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后来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告诉他,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30、《小时了了》:

孔子小时候的励志故事

31、”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表达了孔子对人情冷暖,人伦道德等的看法,是一则具有深刻内涵的寓言故事

32、他成功地办成学校,能够招来学生,又说明当时孔子的学识和品德,已经得到社会的承认,才会“有朋自远方来”拜师求学。

33、孔子又问道:“什么叫做开始出于本性,成长中按照天生的习性,而有所成就是顺应自然呢?”

34、因为坚持吧

35、读书的时候,老师讲到论语,我就很好奇。怎么孔子在哪都能说话,周游列国是旅游吗?

3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第四章)(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可以言行符合礼仪和社会道德规范而立身;四十岁掌握各种知识,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可以听进各种不同意见而辨明是非;七十岁怎样想就怎样做,都不会越出规矩。)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第三章)(孔子说:不能修养品德,不能讲求学问,听到合乎道义的事不能去做,有了过错不能改正,是我所忧虑的。)从以上两章记录,可以看出孔子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好学,学而不厌;一是品德修养,永无止境。他把学习和品德修养结合起来,闻义则行,知迹则改。自强不息、身体力行这两个特点,是他老而弥坚、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37、这个故事源于《论语》中的一则小故事,大意是:孔子的弟子曰:“仲尼居然能够於鲁哭丧,是什麽道理呢?”孔子说:“我能够为我朋友哭泣,那也是有礼的表现

38、一个“少也贱”的青年,为什么能够成长为有社会信誉的教师?(这里有问号)孔子曾自述他的成长历程:

39、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几个学生到吕梁游览,观赏美妙的大自然景色。只见那吕梁的瀑布飞流而下,从三千仞高处直泻下来,溅起的水珠泡沫直达40余里以外。瀑布下来冲成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在这里,就连鱼鳖类水族动物都不敢游玩出没。然而,孔子却突然发现一个汉子跳入水中畅游。孔子大吃一惊,以为这个汉子有什么伤心事欲寻短见,于是,他立即叫自己的学生顺着水流赶去救那个人。

40、孔文举的故事可以激励和启迪在职场和生活中遇到各种难题和挑战的人们,使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断地挑战自我,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41、聪明的人之所以有智慧,就在于他能找到生活中的规律并掌握规律,因此做什么事都会得心应手,并且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整个生命就是一场控制性的游戏,有时你会赢,有时则会输。训练你自己掌握生存的规则,这样你就会尽可能多地在游戏中获胜。

42、孔子赶上前去,诚恳地问他说:“我还以为你是个鬼呢,仔细一看,你实实在在是个人啊!请问,游水有什么秘诀吗?”

43、古代的学校称为“校”、“序”、“痒”,在平民居住区时有设立。一般到了夏历秋收后的农闲时期,学校就会举办一些教学活动。老师教授文化知识,礼、乐、射、御,还有军事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此时,母亲颜氏总是要求儿子放下手中的活路,主动去参加学习,并鼓励他不断进步。

相关文章:

生产车间激励标语口号精选94句 十大网络流行语排行榜【精选124句】 诗经爱情精选116句 中国古代名人名言精选【好句摘抄70句】 感慨语录【精选98句】 名言警句孔子-摘抄87句 表达美好祝福的诗句精选143句 海伦凯勒的名言英文版精选2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