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的意思是什么
1、释义:形容再三催促。
2、员万唤千呼,就是不停的招唤人
3、近义词:呼天喊地。
4、万唤千呼,也常说千呼万唤,这是个中性词,常用于表达内心情感,是个很凄美的抒情词
5、千唤万唤[qiānhuànwànhuàn]
6、顺风而呼: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呼天呼地等等词语
7、这是一句诗,往往是说的一个人,他们俩面子比较大,别人是这样说的,千呼万唤始出来,也就是请了很多次,喊了很多遍这个人才从里面出来,让大家看到他,这往往说明他比较有身份或者是比较有面子。
8、意思是形容一个人非常害羞,或者是非常的胆怯,主人喊了许多次,才慢慢的探出身来。表达了一个人,虽拥有美丽的容貌,但是却没有自信。
9、从褒义来讲:是说大众都很期待看到某种东西(比如说书、作家、现象)等了很久以后终于出来了。而且符合大众的口味.。
10、基本释义
11、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里的句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2、万唤千呼万爱千恩
13、形容再三催促。
14、《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被贬。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15、万唤千呼,形容再三催促
16、中性:是说结果好不容易出来了,但是对这件事情(现象)的评价尚在“酝酿”阶段。
17、举个例子,你终于让我们看到了你的庐山真面目了,而且你的派头也太大了,千呼万唤始出来,难道是我们的身份不够格吗?
18、唤,万唤干呼!千呼万唤!并列短语
19、万唤千呼。。。。。难道想不到这是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寻找吗?
20、唤:呼唤。比喻多次呼唤,再三催促。
21、人欢马叫:人在呼喊,马在嘶鸣,形容一片喧闹声;
22、例如:呼天唤地,呼前拥后,呼之欲出,千呼万唤,呼风唤雨,大声疾呼,大声疾呼,呼朋引伴,呼朋唤友,呼朋引类,大呼小叫,呼风唤雨,呼吃嗨喝,一呼百应,人欢马叫,顺风而呼
23、正确答案应该是万唤千呼
24、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
25、这是琵琶行中的句子,形容琵琶女羞涩的个性。
26、押韵词:不见经传、现成饭、正言直谏、刮目相看、眼花缭乱、以权达变、贝联珠贯、天下大乱、街谈巷谚。
27、千呼万唤。
28、应该是千呼万唤吧。。。我觉得这个才是正确的
29、扩展资料
30、这指不断的呼唤终于出来了的意思
千呼万唤的意思是什么
31、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32、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33、贬义:等了好久,出现的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千呼万唤始出来”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意思是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34、结构:联合式。
35、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6、这都是一个人比较有架子,喊了好多次才跑出来见大家的意思。
37、“千呼万唤始出来”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意思是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38、千呼万唤[qiānhūwànhuàn]
39、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
40、用法:作谓语;比喻多次呼唤。
41、这告诉我们一个人,因为没有胆量,所以不敢出来见人。
42、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智门祚禅师法嗣》:“师曰:‘却须吃棒,上堂啰舌沸,千唤万唤露柱因甚么不回头?’良久曰:‘美食不中饱,人吃便下座。’”
43、意思是说,不管怎么样叫喊,怎么样去叫他,都不肯出来
44、千呼万唤。意思是很多次、反复地催叫呼叫。白居易《琵笆行》中有诗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45、贬义:等了好久,出现的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
46、【成语】:千呼万唤【近义词】:呼天喊地【拼音】:[qiānhūwànhuàn]【释义】:形容再三催促。【用法】:作谓语;比喻多次呼唤,再三催促【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47、书、作家、现象)等了很久以后终于出来了。而且符合大众的口味.。
48、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寓意是在经过一番辩解之后终于达到妥协,表示希望很大,并且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49、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