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解放战争的诗句
1、人民卫士 祖国长城 ——边关月 有能肩国任; 无欲铸军魂。 ——xuanyuanzi 铁马金戈辉日月 琴心剑胆耀江山 ——群闲毕至 木棉丹桂英雄色 明月秋风将士心 ——冷月清雅 白云丹桂边关色 明月清风将士心 —水天一色(转) 没有三军边塞守 何来一国故园安 ——庶陋斋主 八百秦川歌将士 一方水土育军魂 ——飘零 红星闪闪,照亮家国溢彩 军乐声声,激扬岁月流金 ——火焰山 月上柳梢惊,巡行未返营, 青春书壮志,不论将和兵! ——火焰山 铁马冰河军人热血浇疆土 钢枪凯甲战士忠心卫国民 ——池中雨荷 八年抗战,救国救民于水火 一世戎装,征南征北卫家园 ——池中雨荷 驱敌安民抛头洒血真豪杰 保家卫国裂胆披肝大丈夫 ——东方一木 八方齐力,共建和平新社会 一国同心,进军美好大前程 ——东方晨 八年抗战,出生入死当豪杰 一世戎装,沐雨餐风作鬼雄 ——星月寒 历雨经霜,忠心赤胆七十九 枕戈待旦,铁壁钢墙海陆空 ——湘潭一客 数十年胜利属于我,只为人民亮剑 下一个目标锁定谁?且看祖国点兵 ——边关月 忆往追今,梦中犹见,披风沐雨单八月; 保家卫国,耳畔长鸣,动地惊天第一枪。 ——何茹 解放人民,保卫人民,服务人民,无愧人民军队; 忠于祖国,追随祖国,振兴祖国,堪称祖国脊梁。 ——寸天斋主 从小到大,经二十二年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开千秋伟业 由弱变强,历五十七载保家卫国立心为民献一片丹心 ——皓月空山 忆往昔,战火纷飞,战歌嘹亮,战地黄花香分外; 看今朝,军旗飘荡,军史辉煌,军人碧血热非常。 ——何茹 讨国贼,御外敌,七十九载风云烈,曾赤帜挥扬,遍地英雄擒虎豹; 听党令,排民险,千百万人功绩高,更神舟飞耀,三军将士卫家园。 ——寸天斋主 军地争言,互道安康,各谈心曲,共忆曾经甘苦事 江山正稳,功归传统,再谱新歌,弘扬一贯手足情 ——大江东去 鉴古明今,首义千军,新天摧腐朽,识矣盈虚有数 与时俱进,开元万象,部队瞻精英,伟哉力量无穷 ——大江东去 红旗下武装起义,叱咤风云,为党争先,英雄矢志皆梁栋,摧枯拉朽,屡建奇勋,金色盾四海九州铮亮亮 建设时砥柱中流,发扬传统,与时俱进,军地两支卫国家,抢险救灾,宏成荣耀,铁长城千秋万代响当当
2、红军走后又产生了怀念党和红军为内容的歌谣,增加了新的思想,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使陕南川北地区的民间歌谣,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新的继承和发展。
3、七律.长征
4、白山有幸逢新世,黑水龙腾旗正鲜。
5、五送红军马在坡,老乡把手泪还多。明年雁返捎书信,尽是长征路上歌。
6、田里谷穗头低下,田里鲤鱼翻田坎,
7、红星闪闪曜天衢,烽火曾经岁月殊。
8、红军啊!撒下种子红了天。
9、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10、红军啊!捎信多把革命说。
11、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苏区中的红色歌谣,是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陕南和川北大巴山区这个特定的环境,它有明显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12、五送红军上了坡,鸿雁阵阵空中过,
13、红军啊!眼望江水断肝肠。
1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5、红军啊!穷人的苦水吐不完。
16、高台十丈白玉柱,雕龙绣凤放光彩,
17、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8、三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
19、四送红军前山谷,亲人要走愁山鹿。梧桐树下看谁来?望眼巴巴潮双目。
20、红军啊!新米上市人去远。
21、扩展资料:
22、子弟牺牲收虎印,人民奋起灭狼烟。
23、鸿雁能捎书和信,飞到天涯和海角,
24、红军啊!山里红花永不败。
25、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6、在陕南、川北的群众中,一方面剔除了山歌中渗入的某些不建康和落后的成分,一方面完美地吸取了新的题材,从而使那些以歌颂党和红军、歌颂翻身解放,积极参加红军,反映军民关系,支援反“围剿”战争。
27、红军啊!思情似海不能忘。
28、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南面支援红军前线战事,北面防御国民党的进攻,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可歌可泣、震撼人心,光照日月的事迹。
29、毛泽东—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30、这些,必然要反映到劳动人民口头文学的创作里,特别是巴山人民热爱和熟悉的歌谣里。
描写解放战争的诗句
31、二送红军湘江岸,江边丝柳风吹乱。当年种子长成时,江北江南金灿灿。
32、原词中涉及的地名“南山、兔儿岩、七里湾、八角山、通江河、巴山”等均属陕西镇巴县、四川通江县地名,全词意境也正符合当年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的时段和情景。所以,镇巴才是这首歌谣真正的母源地。这首歌谣最早在镇巴境内传唱,镇巴也最先将其搬上舞台,随后载入《县志》,并勒石以记。
33、二送红军大道旁,红漆桌子两边放,
34、十送红军转回来,巴山顶上搭高台,
35、何日功成传捷报,征途漫漫始于都。
36、山里野猫哀号叫,树树梧桐叶落完,
37、红军哥哥莫远走,走了财东要倒算,
38、双手垃着长茧手,心象黄连脸在笑,
39、麻鞋踏遍人间路,频嘱郎哥早建功。
40、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由于红军在度过这里时没有费一兵一卒,所以让人感到温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相比起金沙江,这里的伤亡惨重,所以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a
41、《十送红军歌》
4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3、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4、领袖运筹决战前,锦州南取锁喉咽。
45、桌上摆着送行酒,酒儿里面掺蜜糖,
46、针脚临行密密缝,绵绵思念万千重。
47、四送红军过高山,山上包谷金灿灿,
48、远征艰难,走遍万水千山;巍峨的娄山关,蜿蜒回转的赤水河,金沙江的巨浪,大渡桥铁索,翻越夹金雪山,三军会师,部队尽开颜。彭大将军横刀立马,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顺利会师,长征结束。经营陕北革命根据地,从此解放全中国。
49、关门打狗撒天网,围点歼豺织地钳。
50、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51、禽兽也能知人性,血肉感情抛不开,
52、千军万马河边站,十万百姓泪汪汪,
53、唐代诗圣杜甫听到唐王朝军队收复失地后喜极而泣的两句诗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54、由于风起云涌的的斗争生活,又为红色歌谣的产生提供了不尽的源泉,使这里的山歌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有了新的发展。
55、首句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
56、一送红军出大山,秋风细雨正绵绵。前方便是长征路,十万阿哥已并肩。
57、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58、七送红军七里湾,湾湾上下一片田,
59、九送红军到通江,通江河上船儿忙,
60、镇巴县地处川陕交界,是“民歌之乡”、“红军之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下,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宣传土地革命。
描写解放战争的诗句
61、“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62、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63、创作背景:
64、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的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65、三送红军在路边,路边包谷展愁颜。亲人此去隔消息,万里关山几时还?
66、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6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68、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70、六送红军兔儿崖,两只兔子哭哀哀,
71、包谷种子红军种,包谷棒子穷人搬。
7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73、红军啊!万般忧愁怎能消。
7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安史之乱结束。
75、红军啊!这台名叫望红台。
76、八送红军八角山,两只八哥吐人言,
77、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78、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缠绵绵,
7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