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反义词的成语故事
1、因为自相矛盾是指自己的话或行为与自己的话或行为矛盾的情况,而矛盾是指相互对立或不一致。
2、c自相矛盾是成语,表示自己的话或行为含有矛盾的意思。其中,自相矛和自相残是反义词关系,两者都意味着自我内部的矛盾或损坏,但意义不同。自相矛常常用来描述说话或行为存在矛盾的情况,而自相残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自我损害或自毁的情形。成语自相矛盾在古代就已经形成,而至今仍然流传广泛,被广泛应用于文学、生活等方面,强调人们在行事时应该谨慎自重,不要矛盾自己的言行,以免自我损毁。
3、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这时汉昭帝已继位,匈奴老国王也已驾崩,换了新单于,汉匈议和,汉人和匈奴人通婚。汉昭帝遂派使者前往匈奴,要求放苏武回去,单于谎称苏武已经死去,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4、是含反义词的成语
5、青蛙和大雁的故事
6、放任自流出自淮南子第19卷修务训篇,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听其自流,待其自生。意思是听凭自然的发展不加过问和约束。有贬义的意思,任其自然听之任之。
7、如果要询问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可以问“有哪些成语是含有反义词的?”
8、苏武随后被单于流放到北海无人区牧羊。苏武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放羊,万般艰辛。没有粮食,他就挖田鼠藏在洞里的食物充饥,口渴了就抓把雪吞下解渴。唯一和他做伴的就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9、否,自相矛盾不含反义词。
10、【近义词】:尸横遍野、十室九空
11、《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12、【出处故事】: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3、因此自相矛盾包含了“自己”和“矛盾”这两个相对或对立的词语,可以被归为含反义词的成语。
14、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就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15、鸿雁传书的典故:
16、其他常见的含反义词的成语还有互不相让、迎刃而解等。
17、解释: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18、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9、大惊小怪,南征北战,虎头蛇尾,大同小异,七上八下,
20、鸿雁传书的汉语词典解释:
21、【拼音】:èpiǎobiànyě
22、所以自相矛盾确实是一个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23、【解释】:殍: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24、近义词:飞鸽传书
25、反义词:循序渐进、顺其自然、放任自流。
26、近义词:拔苗助长、欲速不达、急于求成。
27、南辕北辙。三长两短。黑白颠倒。
28、而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对或对立的词语。
29、常见的自相矛盾的例子包括“明显模糊”、“违背常理”等等。
30、当汉昭帝第二次派使者到匈奴时,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设法买通了禁卒,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还活着、正在北海牧羊的消息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就不应该欺骗汉朝。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牧羊,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故事
31、在古代,有一个国王非常喜欢养金鱼,他的池塘里有各种颜色和品种的金鱼。有一天,国王突然离开了皇宫,忘记了命令侍从喂食池塘里的金鱼。几天后,国王回来时发现,一些金鱼已经死了,而另一些却变得更加美丽和强壮。他惊讶地问侍卫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侍卫们告诉他,因为没有人喂食金鱼,它们只能靠自己寻找食物,并适应环境中的变化。
32、鸿雁传书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
33、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单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对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34、《孟子·公孙丑上》载: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慢,就把每一棵都拔起一点,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35、【举例造句】: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殍遍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36、自相矛盾是一种成语,表示自己的话或行为与自己的话或行为不一致,互相矛盾的意思。它并不是含反义词的成语,而是由“自相”和“矛盾”两个词组成的。其中,“自相”表示自己之间相互;“矛盾”则表示相互对立或矛盾不一致。这个词语是由“左传·昭公三十年”中“百家争鸣,自相矛盾”一句话演变而来,通常用于形容言语、行为、思想等存在矛盾和不一致的情况。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脚说不走路”等类似的俗语来表示同样的含义。
37、这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随着故事的流传,鸿雁传书也广为人知,并逐渐演化为传信的象征了。
38、因为自相矛盾是指自己说的话或行为与自己的原则、目标等不一致的情况,与反义词无关。
39、这个故事也被用来形容一些人或组织对事情的态度太过放任,没有任何控制或干预。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因为没有人为地引导或控制,事情就会变得失控。因此,我们应该保持一定的控制力度,才能确保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40、因为自相矛盾指的是自己和自己的说法矛盾不一致,相互冲突,含有“自相”和“矛盾”两个反义词
41、单于想逼迫苏武投降,苏武说:“要我投降,除非海枯石烂,日从西升。”他宁死不屈,举刀自刎,经过抢救才幸免于难。
42、因为自相矛盾表示说话或写作的内容内在不一致或相互矛盾,其中的自和相是反义词。
43、成语释义:
44、成语出处:
45、单于听后大为震惊,以为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鸿雁也替他传送消息了。他无法再抵赖,只能向汉使道歉,把苏武放了回来。
46、在一个茂密的森林中,有一条清可见底、碧得发亮的小溪。在小溪的旁边住着一个捉害虫的能手——青蛙和两只可爱的大雁。每天,它们都会在一起玩游戏,慢慢地,它们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47、国王听了很高兴,他觉得这些金鱼之所以变得更强壮和美丽,正是因为他没有插手干预它们的生活。于是,国王决定以后不再过度干预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让百姓自行发展和适应环境。这就是“放任自流”的故事来源。
48、形容饿殍遍地的成语是饿殍遍野。
49、【成语】:饿殍遍野
50、把苗拔起来,帮助苗快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只能事与愿违。
51、转眼间,春去冬来,大雁要搬家了。但青蛙舍不得让大雁走,大雁也不想离开青蛙啊!它们真是难舍难分呀!大雁情不自禁地对青蛙说:“你和我们一起搬家吧!”青蛙摇摇头,说:“可是我不会飞啊!”大雁听了,说:“那怎么办呢?”青蛙拍拍脑袋,灵机一动,对大雁说:“我去拿一根又细又长的木棍,你们俩分别用嘴咬住木棍的两头,我咬木棍的中间。这样你们飞,我也能跟你们一起飞了!”说完,青蛙拣了一根又长又细的木棍,大雁咬两头,青蛙咬中间。接着,两只大雁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扇动两只巨大的翅膀飞起来了。
52、反义词:无
53、如果我们说某件事情自洽或相符,就无法使用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来表达了,所以此成语的反义词的使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54、因为自相矛盾的意思是说自己的话或行为之间存在矛盾或不符合的情况,其中"自相"和"矛盾"都是反义词,因此该成语是含反义词的成语
55、因为“自相”和“矛盾”所代表的意义是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
56、关于这个问题,据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位国王非常喜欢游泳,每天都要在河里游上几个小时。有一天,他在游泳时不小心被河水冲走了,被远远地冲到了另一条河流的河岸上。当他回到王宫时,他决定把这条新河流留下来,让它自由地流淌,因为他觉得自然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人类应该放任自流。
57、是含反义词的成语。
58、鸿雁传书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59、是。矛和盾是反义词,在古代人们打仗时,用的武器是矛和盾,矛是进攻时用的,而盾是防御时用的。盾是防矛的,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人买矛时夸奖自己的矛非常锋利,啥也能刺穿。又说自己的盾非常坚固,啥也能扎不透,人们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如何。
60、【拼音代码】:epby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故事
61、【反义词】:人寿年丰、民康物阜
62、"放任自流"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不加干涉地让事情自己发展。以下是一个与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
63、成语故事
64、是的,自相矛盾是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65、成语故事:
66、【注音】diūsānlàsì【成语故事】柳湘莲救了薛蟠一命,两人结为兄弟,贾琏把尤三姐许配给柳湘莲。柳湘莲听说尤三姐与姐夫贾珍有染,要求退婚,尤三姐以死殉节,柳湘莲从此出家。薛蟠派人去找没找到,薛姨妈说只要有行动就行,以免做事丢三落四令人笑话。【出处】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解释】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粗心【相近词】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丢三拉四【反义词】谨小慎微、一丝不苟
67、因为自相矛盾指的是自己的话或行为之间相互抵触,存在明显的矛盾,而反义词则是指意义相反的词语,二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68、在写作或交流中,我们需要避免自相矛盾的情况出现,这不仅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也能提高交流的效果和影响力。
69、饿殍遍地,读音èpiǎobiàndì,汉语词汇,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饥民。
70、汉武帝时汉廷与匈奴之间常有战事。有一次,匈奴派使者前来求和,并把扣留的汉朝使者放了回来。汉武帝为了回应匈奴的善举,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一干人等出使匈奴,没想到却出了意外。
71、【成语故事】柳湘莲救了薛蟠一命,两人结为兄弟,贾琏把尤三姐许配给柳湘莲。柳湘莲听说尤三姐与姐夫贾珍有染,要求退婚,尤三姐以死殉节,柳湘莲从此出家。薛蟠派人去找没找到,薛姨妈说只要有行动就行,以免做事丢三落四令人笑话。【出处】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解释】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粗心【相近词】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丢三拉四【反义词】谨小慎微、一丝不苟
72、成语感悟:
73、是的,自相矛盾是含反义词的成语。
74、殍:人饿死后的尸体。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