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不居造句
1、[正音]问;不能读作“weacute;n”。
2、不耻下问,学识才会加深,因此肯去寻找的人才能有所发现!
3、告诉我们的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使是学问、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也可能在其他领域有高于自己的地方,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积极从他人身上学习自己欠缺的长处。
4、[反义]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
5、体现了一种虚心求教的精神。
6、不耻下问是古人总结出的一种最便捷的学习方法,其精髓在于放下羞耻心,不懂就问,TA体现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求知获取智慧的精神,给我们成长带来的是思想的启迪,知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有了这种精神的秉持,不仅我们的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人生之路也会变得从容而宽广。
7、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8、不耻下问,在学习上就是求知,说对待学习虚心严谨。
9、危言耸听【解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人听了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出处】:宋·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意者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耶!”【示例】:郭小川《论“听话”》:“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道理,稍稍注意这个问题的人,是不难发现若干真凭实据的。”【近义词】:耸人听闻、骇人听闻【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10、不耻下问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11、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肯放下架子,不耻下问,你就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
12、不耻下问造句
13、微不足道:张师傅一贯谦虚谨慎,在工厂技术改造中做出了无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他却说,我个人的工作足微不足道的,成功属于大家。
14、不耻下问,知错则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5、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16、[用法]用作褒义。形容虚心求教。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17、不耻下问典故
18、[辨形]耻;不能写作“尺”。
19、大庭广众:张家小女孩很大方,在大庭广众面前,说唱就唱,从不羞却。
20、三人行必有我师,有问题要不耻下问;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1、危言耸听的历史典故
22、在工作上不耻下问,比如,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向没有学历,确有工作经验的人去学习,询问工作中的常识。
23、不耻下问是孔子说的话,意思是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学习而感到羞耻。
24、我们学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善于并且敢于向别人学习。
25、口传心授[kǒuchuánxīnshòu]: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26、造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所说传的就是这个真心。
27、在其他方面不懂就问,为了获取所需信息。
28、一字之师[yīzìzhīshī]: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29、[语出]《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0、不耻下问[bùchǐxiàwèn]: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功成不居造句
31、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耻下问“所问的问题”也不是什么都能问的,这个大家都懂应该。
32、中国人尽避自信,但是并不自封自闭,能够不耻下问而师夷。
33、不耻下问是一种为民务实的作风体现,认真求学的精神,是我们学习中的垫脚石,不耻下问体现了一种渴求知识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追求成功的必备品质。不耻下问”让我知道了要不懂不装懂,勇于提问,勇于追求知识的态度。告诉我们:聪明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为耻,指虚心向地位低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34、学习,不仅要做到虚怀若谷,还要做到不耻下问。
35、不耻下问体现的是一种谦虚好学,孜孜以求,专注于寻求真知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让我们博采众长,学习层面更加多元,由于我们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可以不局限身份,不拘泥于形式,广泛的在世界上探索,让我们对于事物的理解更加精确,我们的内心也更加丰富。
36、不立文字[bùlìwénzì]: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37、孔子还说过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有三个人在同行,其中必有能可以教我学识的老师。
38、一个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方方面面都精通;即使地位再高,在自己不懂的方面也要有低头虚心求教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
39、这种作法,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加知识储备,很快掌握工作要领,顺利溶入集体,所以,我觉得,能不耻下问的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提升。
40、造句:在学习当中,遇到问题要不耻下问。
41、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42、再者去问的那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是否适合成为你“解惑”的人。直观点,对于大嘴巴,八卦,鸡毛,事事儿的,严重点以偏概全造谣的这一类人肯定不适合去问他们。主要极有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出现麻烦。
43、[结构]动宾式。
44、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45、不耻下问危言耸听都有历史典故。
46、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47、你好.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48、当干部的要不耻下问,到下面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
49、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桓玄说:“矛头秫米剑头炊。”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矛和利剑的尖头当米煮饭吃;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说年过百岁的老头悬挂在枯萎的树枝上;顾恺之说:“井上轱辘卧婴儿。”井上的轱辘容易滚动,婴儿躺在上面非常危险。后人就把这种夸大形式吓唬人叫做危言耸听。
50、[释义]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5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2、造句:学生感激不尽,您可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呀!
53、刮目相看:王小磊同学毕业后应征入伍,经过四年军队生活,真正增长了才干,令人刮目相看。
5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6.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
55、[例句]当干部的要~;到下面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
56、你如果要学习,就要不耻下问。
57、要当一个好干部,必须深入群众不耻下问。
58、不耻下问解析
59、[近义]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60、不耻下问:学习知识,必须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功成不居造句
61、造句:现在的年轻人有程门立雪的精神的已经不多了。
62、不耻下问讲的是一种谦虚好学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成长的道路上促使人思想进步,提升个人修养,获得更多的见识与知识。
63、[英译]stooptoaskquestionsfromcommonpeople
64、程门立雪[chéngménlìxuě]: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65、造句:很多武术都是靠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