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1、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思是,会尽全力去做一件事,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会改变心志,会一直去做,一般是表示对某人的忠心。
3、【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是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6、【示例】:臣兄荷皇上知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敢言病。清·黄宗羲《巡抚天津右佥都御史留仙冯公神道碑铭》
7、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文节选: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8、干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一丝不苟,甚至是精益求精,要有敬业精神,在其位谋其政,为什么好些事情做不好,是缺乏干劲,没有主人翁意识。
9、在今天可以理解"臣"指的是一种被领导的下级角色。可以说是如何做下属。所以诸葛亮给我们的启示今天我们可以理解是作为下级,与领导相处,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也就是说,作人不能卑躬曲膝,不能奴颜媚色。有时,也许违心的事不得不做,但违心的话却可以不说。总之,要保持自已人格的独立,不能丧失做人的尊严,要保持一种不卑不亢的姿态;其次,要出于公心,从与人为善的愿望出发。这里的与人为善,主要是指自已的顶头上司。在上述前提下,应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然,必须做到有理有节。
10、四、原句: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1、六出祁山,写《出师表》,为处理事务而死于出征中,事必躬亲,死后埋葬于定军山其实所谓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多的是后人的一种精神向往,也是统治者希望看到的情形,毕竟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很多做法还是值得商榷的
12、那些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有攻坚克难的干劲,有毅力,有担当,奉献自己,忘我的努力工作,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去学习。
13、三、出处:诸葛亮《后出师表》
14、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很多,例举:
15、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16、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表达对事业、目标的极度奉献和执着,也可以用来形容对家庭、亲友的深情厚爱。
17、出自于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是说——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全心全意地贡献出全部力量,到死为止。
18、【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思是尽力做到最好,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完成任务。2这个成语出自明代文学家文震亨的《戴孝感遇》中,形容戴孝的文震亨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不辞辛劳,竭尽全力,最终病倒身亡。
20、三顾茅庐。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后有隆中对,诸葛亮辅佐刘
21、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体含义:不辞劳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
22、意思是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2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说的,是指为臣之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君臣之间的关系,则是君权至上,君主具有绝对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为臣者必须绝对忠于君主,所谓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24、二、读音:【jūgōngjìncuì,sǐérhòuyǐ】
2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6、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27、诸葛亮是一个势必躬亲的人。他是积劳成疾。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
28、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译文: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夏侯渊掉了脑袋;这是曹操估计错误。看来复兴汉室的大业快要成功了。但是,后来孙吴又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遭到挫败,而曹丕就此称帝。所有的事都是这样,很难加以预料。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是臣下的智力所不能预见的。
29、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