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作者写作背景
1、《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明清两朝,出现了多个版本的《水浒传》续作,另有很多小说、戏剧等以《水浒传》中的故事为素材,比如明朝的世情小说《金瓶梅》就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情节发展而来的。另外,《水浒传》还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在国外很多国家流传开来,如18世纪流传到日本、朝鲜,朝鲜最早的小说之一《洪吉童传》和日本曲亭马琴的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的创作,都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19世纪,《水浒传》又流传到了欧美各国,出现了德语、法语、英语等译本。
2、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3、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替天行道”,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4、揭露了封建社会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的历史事实,揭示农民起义根源在于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歌颂了农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性。
5、写作背景: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发生的宋江等36人的起义是《水浒传》创作的历史根据。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宋江起义失败后,英雄人们的斗争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水浒传》反映了梁山英雄起义的发展过程,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6、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7、正在读《水浒传》,看到第四十九回,所以很有兴趣来回答这个问题。
8、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9、那时,各种坊间传说流传己久,一些故事到明初时已初俱规模,坊间、街头、酒吧、茶馆到处都有说书人的身影,人们在茶余饭后,到酒肆茶馆里或酌上一杯小酒,或听书品茗,或欣赏戏曲,前代的一些轶事趣闻经说书人的讲解而天下流传。施公才高八斗,又是进士出身,对文化有敏感的洞察力,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文学的信息,因此潜下心来整理、组织、采访、查阅各种资料汇集下来,润色、加工,终成一代名著《水浒传》。
10、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11、小说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水浒传》背景介绍《水浒》是一部在人民群众上百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
12、《水游传》原名全称叫《忠义水浒全传》目前学术界对《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存在争论。根据明朝嘉靖年间出版翊国公郭勋家刻的《忠义水浒传》二十卷一百回本以及明朝万历年间出版的刻本均署名“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因此严格来说《水浒传》作者有两位,分别是施耐庵和罗贯中。那么就简单介绍以下这两位大神吧。
13、施耐庵根据淮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山东水泊梁山,创作了水浒传。
14、《水浒传》的写作背景:北宋末年,官僚腐败社会黑暗,阶级矛盾激化,北方地区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最后起义失败后,但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
15、《水浒传》是元末年间,施耐庵参加了张士诚的起义,但是稍微取得成就之后的张士诚却开始了骄奢淫逸。这让施耐庵看到了起义领导者的局限性,所以施耐庵带领罗贯中离开了张士诚,隐居在楚州(现在的淮安)。施耐庵根据淮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山东水泊梁山,创作了《水浒传》。
16、宋人的《宣和遗事》描绘许多梁山好汉的故事,施耐庵根据从社会现实以及民间有关水浒的故事加以整理加工,最后创作出《水浒传》
17、《水浒》是一部在人民群众上百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
18、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19、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
20、《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直接地描写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描写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斗争展示了宏伟壮丽、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活场面。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的历史真实,揭示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在于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肯定和歌颂了农民革命斗争的正义性。小说描写从高俅到郑屠夫之流上上下下各色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由他们组成了一个黑暗统治网,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农民革命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林冲等一系列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概、斗争意志和伟大力量。
21、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22、这里只是谈几个猜测:
23、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水浒传》内容简介《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24、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25、水浒传是中国明代长篇小说,又名《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一般认为是施耐庵著。《水浒传》是民间无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其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
26、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水浒传是元末年间,施耐庵参加了张士诚的起义,但是稍微取得成就之后的张士诚却开始了骄奢淫逸。
27、罗贯中,原名叫罗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写过《三国演义》《残唐两朝志传》《三遂平妖传》《水浒传》等,其中《三国演义》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28、《水浒传》的作者据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民间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
29、施耐庵,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现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13岁进私塾念书,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在钱塘当官两年后因与当时的官场不合群,就回老家苏州了。七十一岁的时候把家族迁到兴化,最后在淮安去世了,去世时74岁。
30、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
水浒传的作者写作背景
31、《水浒传》的作者按照通常说法是施耐庵,而施耐庵曾经当过张士诚的幕僚,因此有观点认为《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是对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起义的一种映射,甚至有人认为吴用就是施耐庵用来影射自己的一个小说人物。
32、创作背景是:元至正十三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33、《水浒传》描写的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6),因声势极盛,便在民间产生许多奇闻异说,流传中不断得到无名作者的加工增饰。施耐庵就是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写定成书的。
34、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
35、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终于葬送了起义事业。
36、宋人的《宣和遗事》描绘许多梁山好汉的故事,施耐庵根据从社会现实以及民间有关水浒的故事加以整理加工,最后创作出《水浒传》。
37、《水浒》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
38、施耐庵简介
39、作者施耐庵简介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
40、还有一种可能性,朱元璋讨伐张士诚的檄文中列举了张士诚的8条罪状,其中竟有7条是攻击他不忠诚于元朝,包括了诈降于元、挟制谋害元朝官员、占据江浙钱粮十年不贡等等,僻处一隅的施耐庵正在创作《水浒传》,听说了檄文的内容可能误以为朱元璋投靠了元朝来打张士诚,这被认为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宋江主动招安的原因。
41、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
42、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43、《水浒传》描写了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有分散而汇合、由盲目行动而变为明确目标行动,以及最后招安彻底失败的过程,这是一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农民革命斗争的兴亡史。
44、《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45、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水浒传》简介《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1]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46、最后,《水浒传》以高俅发迹作为整个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官逼民反”,与施耐庵生活的时代“有元之末,主居深宫,臣操威福,官以贿成,罪以情免,台宪举亲而劾雠,有司差贫而优富”也非常相近,同时书中描绘的宋江、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义军的状态或许也与元末的大格局有一定了类似之处;这些或许都给了施耐庵以启发,成为其写作的背景。
47、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
48、施耐庵,生于苏州城外施家港,字子安,号耐庵,生活在元末明初,元代至顺年间与刘伯温同榜进士,曾在钱塘做官,张士诚起兵后,施耐庵被邀请到起义军中,后发现张士诚等首领日益骄逸,施耐庵便带着弟子逃回淮安,隐居起来。此时见楚州景色优美,就以当地的萧湖、勺湖、芦苇沼泽及山东水泊梁山为背景,更以淮安画家黄开画的有关《三十六人赞》为线索,闭门创作了巨作《水浒传》。
49、《水浒》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50、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51、这让施耐庵看到了起义领导者的局限性,所以施耐庵带领罗贯中离开了张士诚,隐居在楚州(现在的淮安)。
52、《水浒传》背景介绍
53、《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据说和刘伯温是发小,又属于同一位老师。那时候元朝在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的打击下,以摧古拉朽形势迅速瓦解,朱元璋顺天应民,建立了大明王朝。新旧政权交替之时,正是人民思想解放,产生碰撞之时,此时,文学名著迭出,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戏曲作家和小说家,被后世誉为四大名著的中的三部都在此时诞生。
54、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水浒》历史地表现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阶级压迫是这场农民起义战争的社会根源。
55、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56、高俅等奸臣贪官对人民进行压榨和迫害,激起了人民大众复仇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小说热情地歌颂了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梁山英雄,以及“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农民革命理想,形象地展示了这次农民起义演变为悲剧的内在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