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儒家有为思想的名言
1、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3、【原文】
4、出世也罢,入世也好,只是一种选择,既然是选择,就和当下的环境、条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有徳人做入世事,遇无道者做出世人。不消极厌世,不违反初衷,不失我本色,以一颗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二者之间也无需纠结了吧!
5、【解读】
6、在儒家思想中,舍己为人更多地体现为舍小我以成就大家的家国情怀,表现这一主题的名言有: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
8、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9、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10、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11、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12、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13、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
14、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毛泽东;
15、“恭而安”这是对孔子内心状态的描述。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温”与“厉”兼而有之,威严之中必然会带有刚猛之劲,谦恭之时也会掺杂些许的拘束。但孔子不然,他不但恭而有礼,还不会产生拘束感,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自适。也只有他这种内外均修、德才兼备之人,才能显现出这样的气象。
16、孔子所说的辟世,与其说是归隐,不如说是一种坚守、一种气节。一个人要想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关键因素不可或缺,不占天时要占地利,没有地利要有人和。三者都不占,说明时机不到。
17、活人性命,完人骨肉,保全人名节,在一切善事中以三者为最,反之即为大恶。
18、)甘于奉献是青年应有的精神境界。如果每个人都自私自利,只为自己打算,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奉献精神虽然很高尚,但做起来也不是高不可攀,奉献就在身边,奉献就在眼前,人人都可以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奉献,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多讲些奉献,少讲些索取,多为他人着想,少考虑个人得失,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精神充实的人。
19、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朝李商隐)
2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2、看来,想做一个贤德的人,要“辟”的内容可真不少。但是,无论是“辟世”、“辟地”还是“辟色”、“辟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在不得已、不可为的时候再选择“辟”。
23、孔子温和而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谦恭而安详。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25、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无伐善,无施劳。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行。最基本的善法,不出十种,叫做“十善”。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
26、对于孔子来讲,春秋时期各诸侯连年征战,讨伐不断,导致社会陷入一片混乱,春秋五霸“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诸侯更多考虑的是如何称王称霸,对以德教兴国兴趣不大,也意识不到德教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孔子的治国之策自然不是最受欢迎的那一个。
27、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28、人皆可以为尧舜”这句话本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下》,其原文为: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29、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30、人性最美是善念。人生的长河有许多不测,助人度过波浪汹涌的烦恼之流,是应该的。
体现儒家有为思想的名言
31、风度,是一个人的德行修养、人生阅历,对自身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以及精神面貌的改造,而形成的独特的形象。但是,人们在德行品质、文化修养以及人生阅历上,都存在着差异,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风度,也是千差万别。作为名副其实的仁人君子,孔子无论是内在的精神修养,还是外在的言谈举止,都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风度,令人心向往之。
32、他们对财富的追求,是要得到一种为善的工具。
3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4、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5、论语中劝人向善的句子
3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
37、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38、君子的风度
39、本章为《论语》:述而篇
40、《论语》子路篇中孔子这样说“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41、孔子说“贤者辟世”,就是讲在天下无道,不能与之言的时候,贤人就选择了“辟世”,既然不能改变现实但也绝不迷失自我,放弃原则更不会同流合污,陷于泥沼,改变不了现实但可以做好自己。此一国不能与我同道相谋,就转而寻找与自己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国家。不能安天下就先安一隅。虽然孔子讲的是“辟世”,归隐,但儒家积极有为、刚健奋进的思想本色依然浓厚。
42、民无信不立。——孔子;
43、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日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禁之行,是桀而已矣。”
44、“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体现的就是孔子对“度”的掌握,完全合乎中庸之道,从而在外貌神态上就能看出其修养境界之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表达情感与态度上,不是有所过就是不及。其实,这些都是修养上差别造成的,也是平常人与君子在风度上存在差距的原因。这种对“度”的掌握,完全来自于经验的积累。
45、吾日三省吾身,则智明而行无过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46、)“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有奉献就会有回报。芳香,将之升华而言便是一种责任。而它要求人们在危难之际能助人力挽狂澜,在安和之时能以益授人,这才是奉献的真谛。
47、凡是行为善良与高贵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48、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邓小平
49、儒家生财之道名言名句:和气生财,童叟无欺。
50、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就越多。
5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2、以上这段话的大意就是说,有一个叫曹交的人问孟子,有没有“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贤人”的说法,孟子肯定的告诉他有,之后列举了几个例子用来阐述这种观点,最后总结,所谓的“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和悌罢了,而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做到。
53、通过孟子对“尧舜之道”的解释,再结合他提倡的“性善论”,不难得出结论,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并非是说每个人都能成为“圣人”,而是鼓励人人向善,个个都可以有所作为,关键就在于你愿意不愿意去做了,即“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
54、【翻译】
5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56、关于舍己为人的名言警句(最新篇)
57、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8、“威而不猛”反映的是孔子的内在修养,他在外表上保持着足够的威仪,但不会让人感到那咄咄逼人的气势。作为普通人,能做到“不怒而令人敬畏”的人就已经不错了。毕竟大多数的人都是以“怒而令人生畏”,靠着自己的声色俱厉,为自己迎来些许的“威严”。像孔子这般不怒自威,正是他的自信和修养的体现,能够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并不多。而动辄发怒,以权势压人,既让人害怕又让人厌恶。
59、首先是“温而厉”,这是说孔子的内心温和,而仪容举止庄重严肃。所谓“即之也温,望之俨然”是也。孔子在外表上显得温和,很容易让人接近,但是他那稍稍显露的肃穆与严厉,又能让人从心底生出一股敬意,不敢过于随便。不过,孔子的“严厉”,并非是用语上的严厉,而是他对原则性问题的坚持。他从不徇情枉法,不营私舞弊,这种人自然会让人肃然起敬。
60、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的知识也不稳固。要以忠信为主。不要与志趣不相同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体现儒家有为思想的名言
6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62、见人有善,如己有善,见人有过,如己有过。
63、在弟子们的眼中,孔子是一个完美的人,举手投足间处处都显着君子的风度。孔子的境界令人高山仰止,羡慕不已。有人认为,这是圣人境界,遥不可及。但事实并非如此,只要我们肯努力,还是很有机会成就君子之道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注意自己的仪态,处处以适度为准。不要显得过于随便,也不要一天到晚板着面孔。言语行动既要让人感觉到你的亲切,还要让人感受到你的威严,给人留下一个既亲切又威严的形象。久而久之,我们也能表现出与孔子一样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