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的人性观是什么人的本性是恶的
1、弗洛依德和行为主义把人说成是无法自我控制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则与之相反,他们把人看做是自己生活的主动构建者,可以自由地改变自己,如果不能改变,只是因为身体上有局限。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使来访者认识到他们有能力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但是,正如弗洛姆所说,有许多自由是可怕的。
2、“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步。人本主义理念下的“以人为本”,其核心理念在真正意义上把握了个体的本质属性,能够做到充分地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体现了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深刻内涵与核心宗旨。
3、(3)人本身具有能力去有效地解决个人的问题;
4、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动机理论,马斯洛认为,动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是产生动机的源泉。需要的强度决定着动机的强度,但只有最为强烈的需要才形成人们的主要动机。马斯洛还将需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的基本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这类需要是人的低层次需要,经历着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产生新的高一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后就停止需要;第二类需要是心理需要,包括人的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5、核心观点(key):
6、他们认为,在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中,人性是善良的,至少表现为中性。人性的恶是由于基本需要未被满足,自我实现的环境被破坏而引起的。罗洛·梅还认为人性既善也恶。正是因为善与恶、美与丑、快乐与痛苦等积极与消极的这种两极辩证关系才使人生有了动力和深度。另外,马斯洛还提出爱是人类的本性,是一种健康的感情关系,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和接受。
7、)反对操作主义。由于注意了人的主观性,降低了操作主义的重要性;
8、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基本的人性观,也是人本主义的动机论与人格论的出发点和理论支柱。它认为人的天性中就有实现自己的潜能和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倾向。动物在向人进化的过程中,就显出人性的自然性的一面即友爱、合作和创造等潜能。他们认为,在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中,人性是善良的,至少表现为中性。人性的恶是由于基本需要未被满足,自我实现的环境被破坏而引起的。
9、根据人本主义的观点,只有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刻,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会常常告诫你“今天是你剩余生命里的第一天”。
10、需要层次理论
11、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让所有需要立刻得到满足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人们眼前的全部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不会感到满意或幸福,而要得到满意或幸福则是永远地积极地寻求发展,这就是人的“自我完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除非有困难阻碍我们,我们会不断朝着这种满意状态。
1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3、现象学要求个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直接经验进行描述。
14、人本主义认为人格的原因根源是在欧洲有广泛影响的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个人责任和意志自由,强调个人的成长与自我实现,认为此时此地重要,而不是过去重要,人们可以通过注意自己的意识经验来了解自身,看中现象学的价值。
15、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人性观,也是人本主义的动机论与人格论的出发点和理论支柱。它认为人的天性中就有实现自己的潜能和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倾向。动物在向人进化的过程中,就显出人性的自然性的一面即友爱、合作和创造等潜能
16、另外,罗杰斯通过研究还提出了教育改革论,主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同样的人本主义思想还体现在他的心理治疗方法上,与精神分析心理学不同,他认为应通过患者的自我理解产生自我指导的行为达到纠正不正常行为的目的。
17、人本主义是德文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又译人本学。希腊文词源antropos和logos,意为人和学说。通常指人本学,是一种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人的形而上学学说。以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及之后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费尔巴哈拒绝唯物主义,避免采用甚至反对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因而将自己的哲学称作人本主义或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
18、目前,人本主义心理学已成为西方心理学五种研究取向之一,与生物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一起,以理论多元化的视角来解析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的机制;并且从组织上、教学上和科研上已被正式纳入学院心理学之中。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界已赢得了一席之地,这毕竟是公认的事实。
19、(2)人是建设性的,社会性的,值得信任,可以合作;
20、生活中总有很多怀旧或无法自拔于过去的人,他们常常追忆往昔的美好时光,或是反复体验以往尴尬的遭遇或是痛苦的失恋。也有一些人总是在计划将来的日子,而不顾眼前的生活。从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角度,每天的怀旧或是白日梦使你失去了N分钟的时间,你本应该享用这N分钟去呼吸新鲜空气,去欣赏日落或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21、此时此刻;
22、个体的现象学;
23、)反对吝啬律,认为这一规律用于人格的复杂问题时,或者歪曲了人性,或者在方法论上完全站不住脚;
24、是的。人本治疗模式的人性观是积极的、乐观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杰斯和马斯洛,他们的共同主张是强调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价值,推崇人的自我实现,他们的研究主题突破了传统心理学的限制,主要集中在情爱、情感、热情、勇气、自我实现、高峰体验等异常明亮的关键词上,人本主义一扫心理分析和行为主义的阴影,为心理学带来了绚烂的阳光。
25、)反对人的兽化和计算机化,认为人不是大白鼠或缓慢的计算机;
26、人们自己最终要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这就是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基础,它能说明我们为什么经常说“我不得不”这句话,例如“我不得不去上班”、“我不得不去洗澡”、“我不得不听老板的调遣”等。其实,我们不一定非要做这些事。我们甚至可以选择不做任何事情。在特定的时刻,行为只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27、人本主义把个体人看作不断发展的动态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又是具有个体和差异性的主体。
28、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故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
29、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他们继承了19世纪末W·狄尔泰和M·韦特海默的传统,主张正确对待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用原子物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心理,主张以整体论取代还原论。
30、(1)人是理性的,自立的,有正面的人生趋向;
人本主义的人性观是什么人的本性是恶的
31、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一种运动是由许多具有类似观点的心理学者共同发起的,主要有: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默里、墨菲;新精神分析学家霍妮、弗罗姆;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梅;机体论者戈尔德施泰因;发展心理学家比勒、布根塔;比较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心理咨询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等。其中马斯洛、罗杰斯和梅是这一运动公认的领袖人物。
32、强调教育目的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培养人的“完整人格”。
33、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他们既反对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驱力或防御机制,又反对行为把意识看作是行为的副现象。
34、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动机理论,马斯洛认为,动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是产生动机的源泉。需要的强度决定着动机的强度,但只有最为强烈的需要才形成人们的主要动机。
35、人本主义
36、是指形而上学学说。
37、自我实现论
38、马斯洛还将需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的基本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这类需要是人的低层次需要,经历着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产生新的高一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后就停止需要;第二类需要是心理需要,包括人的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不同的是,这类需要越被满足就越产生更强的需要,没有严格的等级高低关系。马斯洛主张,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各层次需要的产生与人的发育阶段密切相关。
39、人本主义学派人性观:
40、人本主义理论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也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
41、(4)人的行为是基于对自己的看法,透过与环境的相交而形成的。
42、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43、人的成长;
4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有一个较长的酝酿过程。二三十年代美国人格心理学、新精神分析和机体论的研究是早期的理论准备。奥尔波特认为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
45、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人性观,也是人本主义的动机论与人格论的出发点和理论支柱。它认为人的天性中就有实现自己的潜能和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倾向。动物在向人进化的过程中,就显出人性的自然性的一面即友爱、合作和创造等潜能。他们认为,在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中,人性是善良的,至少表现为中性。人性的恶是由于基本需要未被满足,自我实现的环境被破坏而引起的。罗洛·梅还认为人性既善也恶。正是因为善与恶、美与丑、快乐与痛苦等积极与消极的这种两极辩证关系才使人生有了动力和深度。另外,马斯洛还提出爱是人类的本性,是一种健康的感情关系,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和接受。
46、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他们鼓励自己能够克服自己所遇到的暂时的困境。
47、人的责任;
48、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动机理论,马斯洛认为,动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是产生动机的源泉。需要的强度决定着动机的强度,但只有最为强烈的需要才形成人们的主要动机。马斯洛还将需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的基本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这类需要是人的低层次需要,经历着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产生新的高一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后就停止需要;第二类需要是心理需要,包括人的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不同的是,这类需要越被满足就越产生更强的需要,没有严格的等级高低关系。马斯洛主张,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各层次需要的产生与人的发育阶段密切相关。
49、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人性观,也是人本主义的动机论与人格论的出发点和理论支柱。它认为人的天性中就有实现自己的潜能和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倾向。动物在向人进化的过程中,就显出人性的自然性的一面即友爱、合作和创造等潜能。
50、人本主义观点强调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培养受教育者成为有潜质、有个性、有特点、全面发展的人。人本主义对当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实践有重要影响。
51、这些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不同的是,这类需要越被满足就越产生更强的需要,没有严格的等级高低关系。马斯洛主张,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各层次需要的产生与人的发育阶段密切相关。
52、自我实现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个性发展理论的核心。理论认为,人的自我实现是完满人性的实现和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前者是作为人类共性的潜能的自我实现,后者是作为个体差异的个人潜能的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它是以人的生理需要等基本需要为物质基础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成为自我实现论的心理动力学基础。他还提出高峰体验的概念,它是人们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与极乐的瞬时体验。高峰体验是通向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53、人人都有其独立的价值与尊严;
54、人性本善论
55、人本主义治疗师允许来访者自己克服困难,继续成长。
56、人本主义与行为主义是对立的。
57、关于人的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都同意柏拉图和卢梭的理想主义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恶是环境影响下的派生现象,因而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理想社会是可能的。
58、)反对还原主义,认为还原的简单化,让我们看不到生长发展和新异的事实,并且错误的宣扬人格只不过是个别心理形态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