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 中国取得的成就
1、通过模块化和通用化设计,它可以通过更换隔热模块实现多次低成本重复使用。群伞气囊缓冲设计,也使得回收过程舒适性和安全性大幅提升。为适应不同任务需求,新载人飞船试验船设计了大、小两个版本。
2、历时七年,高分卫星专项系统建设成功收官,它们几乎覆盖了航天领域所有对地观测方式,如可见光、红外、雷达等,为我国长期稳定地获得高分辨率全球遥感信息提供重要保障,战略意义明显。
3、神舟飞船系列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载人飞天的梦想。
4、嫦娥五号探测器组合体总重达8.2吨,采用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联合的方式探测月球,是人类无人探月史上最复杂最重的探测器。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系统整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回应经济社会生活新情况、新问题,有利于全面加强对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的保护,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成熟完善。
6、年以来中国取得的的巨大成就: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芯片两年内开始量产、磁性芯片高精度检测取得新突破、核聚变获得重大突破、光的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移动闭塞系统的重载铁路成功运行、装备领域获重大突破、研发超导量子体系“祖冲之号”、现场光纤量子通信突破500公里量级、掌握火箭长筒段研制技术等等。
7、北斗三号系统的30颗卫星包括3颗为GEO(静止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颗为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24颗为MEO(中远地球轨道)卫星,是人类现有导航卫星系统中最独特创新的设计,能通过高轨卫星导航和短报文功能重点为亚太地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8、中国将光的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
9、为此,中国航天正式启动了行星探测计划——"天问"。执行第一站任务的就是去往火星的天问一号。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搭乘长征五号遥四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升空,开启前往火星数亿千米的旅程。
10、我们国家在卫星方面已经拥有通讯、遥感、资源、导航定位、气象、科学实验、海洋七大卫星系列,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11、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2、全面消除贫困,这是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1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力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14、年,人类面临了众多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超难模式下,中国航天不断创造奇迹,又迎来了厚积薄发的一年,在新型火箭首飞、卫星导航系统、月球与深空探测与商业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15、地外天体自动采样封装;
16、长征系列火箭主要依托于各类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液氧液氢、液氧煤油等纯液体推进剂,固体推进剂的应用还有待开发。由于储存时间长、准备周期极短,固体推进剂火箭主要在特殊情况时做应急使用。
17、七、新冠控制全球领先,疫苗支援赢得国际尊重。
18、(2)我国经济在克复疫情的前提下,回暖起稳增速喜人。
19、天问一号在深空中发回的中国最远自拍
20、年到2021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1、北斗系统采用三种轨道,重点服务亚太地区
22、携带月球样本高速(近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5.建立中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23、(3)载人航天事业,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空间站呼之欲出。
24、它的绝活在于能以很低成本执行小型载荷的一箭多星任务,并能够适用于各种陆地固定发射场、移动发射场和海上发射场等环境。2020年,长征十一号在酒泉、西昌、黄海(移动平台)均进行了发射,其中依托海上平台为第二次发射,实现了一箭九星的壮举。目前,长征十一号火箭共计发射十一次,成功了十一次!
25、中国首条采用移动闭塞系统的重载铁路成功运行。
26、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27、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28、中国初步掌握火箭长筒段研制技术。
29、世界三款现役载人飞船和四款在研载人飞船对比
30、运载火箭是航天事业的基石,决定了一国航天发展的能力上限,长征五号是我国目前最强大的重型任务运载火箭。它将长征火箭家族近地轨道运力上限从8吨级提到25吨以上,能将东方红五号平台这类大型载荷发射到高轨,能执行大型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任务等,是一个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大型运载火箭平台。
2020~2021年 中国取得的成就
31、纯固体推进剂的长征十一号火箭填补了上述空白。乍一看它是个"小不点",火箭长21米、直径2米、重58吨,运力在0.5-0.7吨级别(太阳同步/低轨轨道),但它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
32、中国28nm和14nm的芯片预计会在两年内开始量产。
33、与此同时,长征八号将在未来逐渐验证火箭可回收技术,并通过高可靠性、通用化、准备周期短、发射频率高等设计,集中于高性价比的商业载荷发射任务,是长征火箭家族图谱的重要支撑力量。
34、地外天体起飞并精准入轨;
35、六、东京奥运会金牌榜第二,金牌38枚
36、长征十一号火箭,海上发射再创辉煌
37、年到2021年重大成就是战胜疫情
38、高分一号卫星
39、一、辉煌成就——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40、屈原曾在长诗《天问》中发出了"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和"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旷世之问,其中"荧惑"(火星)始终是中国古人们最关心的行星之一。历时走入现代,火星不仅是人类研究行星科学和太阳系演化史的核心参照,也是人类未来走向深空的突破目标。
41、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是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专项之一,主要依靠卫星系统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
42、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发射成功,挑战月球采样返回,时隔44年(1976年苏联月球24号),它将为人类再次带回月球样品。
43、年中国取得的历史成就是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胜利。新冠疫情是人类史上一次非常严重的疫情,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新冠疫情首先在我国被发现,很快席卷全球,但由于我国的制度优势,上下团结一心,很快在全世界首先控制住了疫情。
44、六、主场外交——联合国第二届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届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大会召开
45、目前,天问一号已经完成了多次轨道修正、深空机动、星上载荷和仪器测试、太空自拍等复杂操作,预计在2月10日抵达火星附近开始制动,将在2021年农历新年为14亿中国人献上超级新年礼物。
46、年5月5日,新载人飞船试验船随着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首飞。它采用最新的两舱式(推进舱、返回舱)布局,效率更高,技术更先进,容量更大、最多能搭载7名航天员、拥有较强载货能力,在太空中使用寿命更长。
47、长征十一号会采取先冷发射弹出再点火的方式,从海上平台发射
48、九、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中国实现了小康社会。
49、高分专项建设收官,观天测地明察秋毫
50、民法典诞生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51、中国能源装备领域获重大突破。
52、嫦娥五号的任务流程高度复杂,是无人探月的极致
53、飞船整体隔热能力大幅提升,足以适应包括载人登月在内的载人深空探测计划。这些优势远远超过了神舟飞船的核心指标,也使得新载人飞船成为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新一代载人飞船之一。
54、而国际同行已经开始布局使用火箭回收等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并且计划占领商业发射市场份额。这两种轨道事关核心的遥感、资源、气象、科研、低轨通信等卫星类型,任务众多业务量大,我国亟需对应火箭弥补这些空白。
55、长征八号火箭,弥补空白期待回收
56、我国长征火箭家族目前处在从传统的二/三/四系列火箭逐渐更新为五/六/七/八/十一等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之一是在太阳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的运输能力和性价比较低:一方面,主要负责的长征二/四很难实现中型以上(3吨)载荷发射,长征三号甲系列需要大幅改进(2020年首次通过改型突破了这种轨道)且未来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用重载的长征五/七等发射成本过高,亦需要改型。
57、八、中国的启明星2#试验成功
58、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成功返回,最终收获了1731克样本,超过了苏联三次无人采样任务采样总重量(301克)。在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后,中国终于告别了仅有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赠送的1克月球样本的历史,并全面掌握了无人地月往返系列技术。
59、中国现场光纤量子通信突破500公里量级。
60、中国核聚变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2020~2021年 中国取得的成就
61、一、“复兴号”领跑世界开启中国高铁新时速;
62、(1)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并对全体国民实行了全免费接种。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63、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
64、年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有:
65、北斗系统全面建成,精准时空尽在手中
66、面向未来,中国人对“星空奥秘”的追问永不止步。未来五年,中国计划研制并发射5颗新的科学卫星;基于X射线属性特征、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能量与空间分布等的科学探测将进一步深入,在空间科学探索中中国有望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67、整个北斗建设过程分成了三步走策略,对应北斗一号、二号和三号系统。其中,一号主要为试验系统;二号为区域服务系统;三号为最终定型的全球服务并带有区域增强的系统。
68、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69、四、世界首批疾病克隆猴诞生在中国
70、二、中国超算天河一号成绩斐然;
71、神舟飞船是载人航天工程的功勋飞船,采用三舱式(推进舱、轨道舱和返回舱)构型。中国航天人通过11次任务成功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各项核心技术。然而,面对未来"星辰大海"的载人探测梦想,它的不足也愈发明显,例如仅能运送3名航天员、货运能力有限、一次性使用、寿命较短、功能和拓展性有限,极有必要研究下一代载人飞船。
72、年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73、新载人飞船,突破天宫走入深空
74、中国研发全球最大量子比特数的超导量子体系“祖冲之号”。
75、天问一号,下一站火星!
76、它将在这次任务中挑战在火星"绕"(环绕)、"着"(降落软着陆)、"巡"(移动巡视)三大工程目标。组合体携带13项科学仪器,计划对火星进行全方位研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火星探测技术复杂度之最,将打破人类探测火星新纪录。
77、长征五号B火箭,重载力士托起天上宫阙
78、我认为2021年,中国至少取得了如下三项成绩。
79、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为2021年全面开启天宫空间站建设创造了条件。
80、中国科学家在磁性芯片高精度检测领域取得新突破。
81、经过50多年的创业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航天事业经过发展导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等几个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体系,形成了规模。2017年6月,我国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飞入太空,它可以观测黑洞、中子星和伽马射线暴等爆发活动天体。
82、在理论上,卫星导航系统能无限量为用户提供全球覆盖、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与授时服务,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等重要领域,是任何一个大国必须掌握的核心竞争力。
83、年,我国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
84、五、嫦娥四号着陆月背中国航天奇迹让世界惊讶
85、登录火星,嫦娥五号采样返回,抗疫情成功等
86、四、共商国是——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将审议民法典草案
87、长征五号基本型和B型运载火箭对比图
88、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中表示,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89、首飞前的长征八号
90、年12月22日,长征八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它主要依托长征七号和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技术,取长补短,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使用更加环保高效的液氧液氢和液氧煤油推进剂组合,定位于中型载荷发射。在运力方面,重点针对这两种轨道实现不低于4.5吨的发射能力。
2020~2021年 中国取得的成就
91、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
92、年6月23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卫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北斗系统,历时26年研发,经历了三代系统、共计发射了59颗卫星,终于完成全部组网星座发射任务,正式建成!
93、从发射场的角度,海上发射无火箭残骸落区问题、可移动、可靠近赤道,能最大限度利用地球自转惯性,是各大国都会储备的重要火箭发射技术。
94、不仅如此,嫦娥五号实现了中国航天五大首次技术突破:
95、三、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全新阶段
96、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97、年12月6日,中国发射高分十四号卫星,从2013年4月26日发射高分一号至今,中国在7年内发射了十四个系列、二十余颗卫星组成高分卫星网络,它们分别分布在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
98、五、人口发展——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99、中国最重要的航天工程之一,载人航天,起步于1992年,2021年将迎来最为关键的时刻——全面建造天宫空间站。为此,长征五号要专门定制一个型号,负责实施近地轨道20-25吨级重载任务,这就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相较于长征五号,它采取一级半的"矮胖紧实"布局,采用更大的整流罩,重点服务于天宫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
100、三、符合预期——“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101、地球原本仅有一颗天然卫星,进入航天时代后,人类发射了上万颗人造卫星,并通过这些卫星来了解地球的方方面面。
102、在运载火箭方面,截止2017年我国共有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运载火箭,具备了9.5吨的近地轨道、5.2吨的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