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一个人有了原则(将心比心)站在朋友的立场想事情(关心朋友),朋友自然就会交好,不是很快乐吗?
3、现代这句话经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的朋友表示欢迎,也表示老朋友见面很开心。
4、周瘦鹃《花前新记.有朋自远方来》:“古人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远方来了朋友,说天说地,可以畅叙一番,自是人生一宋.
5、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6、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7、出自——《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朋:志同道合的人,尊重课本注释。有不是通假字
10、意思是,看见利益便能想起该得不该得,遇到危险便肯付出生命。此句出自《论语》: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解释:看见利益便能想起该得不该得,遇到危险便肯付出生命,经过长久的穷困的日子都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可以说是比较完美的人了。
11、陆九渊《与李省干》:“有朋自远方来,乃所大愿。”
12、出自——《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元.无名氏《碧桃花》四折:“原来是有朋自远方来,你道是济济衣冠,楚楚人才,俺也只为情重如山,恩深似海。”
14、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6、朋友远道而来,我们久别重逢,可以方面互诉衷肠,倾诉道别以来的挂念和关怀,还可以交流学习。有朋友的到访,能够和朋友谈天说地,此所谓不亦乐乎。
17、来源与《论语。学而》前一句“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之后经常去温习,不也是快乐的事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字面意思理解为:有朋友从远方到来来不是也很高兴吗?如果连在一起我觉得就不是这意思了!此文为“学而”讲的是“学”如果你有朋友很久没见了,他从远方来看你,你会觉得很高兴!朋友是你以前认识的人,他再次与你相见你就会非常的高兴。所以我个人以为这应该是比喻句:是前一句的克隆体,你以前的东西再拿出来温习,同样也可以感到快乐!
18、意思: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
19、现在这句话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
20、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1、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
22、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23、《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4、整句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