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 口造句
1、这首歌曲旋律动听、歌词深情,一经推出便赢得了众多听众的喜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2、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3、杏花,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而独绝。
4、脍炙人口
5、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灯游园会早已脍炙人口。
6、〈近义〉口碑载道。
7、音乐会上,既有雅俗共赏的流行音乐,又有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
8、成语出处
9、“脍炙人口”不止能形容诗文,还能形容好的事物,如:好听的歌、好看的故事。。。
10、古代诗人叶绍翁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3、从古至今,许多诗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4、《西游记》真是部脍炙人口的中国名著。5、音乐会上,既有雅俗共赏的流行音乐,又有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6、这个故事脍炙人口。
11、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12、烤肉人人都爱吃。
13、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
14、意思是指美味人人爱吃,延伸造句:16谈到武侠小说,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金庸的作品。
15、可以形容书中的故事或者经典语录脍炙人口。
16、雷锋的故事真是脍炙人口,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听过这个故事,因此被人们传诵至今。
17、成语解释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
18、这幅画作用它的细腻、传神的表现方式,赢得了大量观众的欣赏和称赞,并成为了脍炙人口的艺术珍品。
19、我国古代大诗人李白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
20、把肉切成小块,拿到烤炉上烘烤,半生不熟时再撒上香料,此时香飘万里,让人迈不动脚步,都想品尝。这就是脍炙人口一词的原义。
21、〈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日振》。
22、〈岀处〉用于褒义。
23、小说可以,书法和绘画一般不行
24、脍炙人口,意指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
25、意思是指美味人人爱吃,延伸造句:1这部小说雅俗共赏,脍炙人口。
26、唐代诗人李白写出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27、最早出处
28、“脍炙人口”的原义是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褒义。
29、成语用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30、在这美不胜收的地方,流传着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
脍炙人 口造句
31、成语结构复杂式成语
32、“脍炙人口”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日振》:“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八:“贺方回、柳耆卿为文甚多,皆不传於世,独以乐章脍炙人口。”
33、不可以,只能说书的内容脍炙人口
34、脍炙人口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kuàizhìrénkǒu,脍:形声字,从月,会声,本义是指切细切薄的肉。炙是会意字,上面是肉,下面是火,就是用火烤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引证于现代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五:“邹容以无比的热情歌颂了革命,他那犀利沉痛的文章,一时脍炙人口,起了很大的鼓动作用。”成语作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相关近义词有喜闻乐见、爱不释手、交口称誉、妇孺皆知、人人皆知。反义词有平淡无味、鲜为人知。
35、用脍炙人口造句1、李白的诗歌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36、脍炙人口(拼音:kuàizhìrénkǒu)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脍炙人口”的原义是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褒义
37、意思是指美味人人爱吃,延伸造句:22我要好好学习写作文,好让我的作品也像李白、杜甫的诗那样脍炙人口。
38、〈反义〉平淡无味。
39、深谙弹奏之道的伯牙因为钟子期的逝去而愤然毁琴。
40、kuàizhìrénkǒu
41、脍炙人口[kuàizhìrénkǒu]
42、〈意思〉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比喻好的事物或文艺作品为人人赞美和传诵。
43、美味人人爱吃,佳作人人欣赏。
44、脍炙人口(拼音:kuàizhìrénkǒu)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脍炙人口”的原义是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45、这个笑话非常有趣,已经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46、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47、商纣王亵渎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