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经典句子 > 对联分类六种-推荐131句

对联分类六种-推荐131句

对联分类六种

1、忌不突出读音重点。对联虽与诗词不同体裁,但同属音韵文学这一范畴。虚词宜少用,音节上恰到好处时,选择音节响亮的词(开口呼的词),配合平仄安排,一念朗朗上口,更臻协调风趣和色彩。

2、忌“事物结构随便”。例如某水库联:

3、改造环境,更须保护环境;

4、春联又称“春贴”、“门对”,起源于桃符,华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具有悠长的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贴春联已成为民间最重要的节日习俗,以对仗、工整、简洁、喜庆为主要特征的汉族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

5、以匹配对仗的镜子一亮,不成“对象”,不宜疏忽呀!然而杜甫诗有偶句:

6、墙高不塌根基正;

7、没有这个“之”,文句照样流利,实际是仿骈体形式,最好不用。

8、群峰/不敢/高。 (泰山绝顶联)

9、金盾耀金辉,题词五载千军奋;

10、特别是双句联,不搭短句前后都是同样的字数,弄不好最显呆板(八言四四式例外)。联中短句较多,可增加内容拱张画面。②段落层次结构要有序,亦防个别意义重复。

11、日出(●)东方(○)九万里(●)就无(○)哪个(●)重谈(○)冷;

12、忌长联句脚平仄乱阵。通常是保持“马蹄格”形式,也可同字连脚(这是押韵式的一种),如“看我非我,我看我,我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以及某些排偶自对等有规律的形式。不宜把句脚搞得时而平对平、时而平对仄、时而仄对仄。米汤煮芋子,糊糊呷呷乏味。

13、学对联“三十六忌”

14、─────┼────────────

15、三峡星河影动摇。

16、子能登父业;

17、如某书中:“掌握/科学/创/大业;黄土/育出/金和玉”,除了缺乏对联味,上句是二二一二式,下句是二二三式,属对不成。

18、花灯又称灯笼,中国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汉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宝,闹花灯为元宵节节日习俗,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著名派系:潮州花灯、芷溪花灯、秀山花灯、泉州花灯、北京宫灯。。。。等等

19、例如:“金盾杯”全国征联赛有个出句:

20、有时也可使用倒装句,有全联倒装对仗的,也有半联倒装对仗的(这属假对范畴)。

21、总之,音步必在同一“点”上,如周恩来一联:

22、五、七句子都是律诗句式,平仄严谨。获奖的对句中有:

23、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24、一日/无心/出;

25、忌上强下弱。例如有副获奖的环保联:

26、(三)音  韵

27、征服自然,还要珍惜自然。

28、对句之间,第一音步必仄,第二音步必平,第三音步必须用仄声……叫平仄相对(或相反)。  此说既适应律诗对偶句式,也适应非律诗对偶句式。例如我的“祖国颂”百佳联:

29、陶瓷漆器起始于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的瑰宝,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份,中国古代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的杰作,代表派系:中国传统工艺三绝:北京景泰蓝、福建脱胎漆器、江西景德镇瓷器;以及龙泉青瓷、扬州漆器、洛阳唐三彩、北京雕漆、平遥推光漆器等。

30、缔良缘两户英雄儿女;

对联分类六种

31、沫水澄波峨嵋滴翠,仙人风物此间多。

32、忌骄。发表几副或一些作品,或得过一两次小奖(一指地区不广,二指含金量不足),便不想钻读报刊上的好作品(包括理论等),守株待兔无益。

33、(五)结  构

34、忌前后重复。例如:

35、斗悬(○)北国(●)两半球(○)难得(●)有人(○)不道(●)明。

36、从句脚“德对辉”来看,是古声,因“德”在今声中为“平”,那么七言句的“一”古乃仄声,便犯了孤平。

37、(四)字  词

38、但有少数情形,如明代高贲亨题白鹿书院联:

39、短联(十字以内)2、中联(百字以内)3、长联(百字以上)等。

40、忌“不明语法成分的用词”。老是强调“汉字分类”,欠科学性。在这个前提下,我曾提出“做对联要以语法(句法)开路”的观点。明确“主谓宾定补状”六种成分各用哪些词,“主、谓、宾”对仗严一点,“定、补、状”乃附加品,对仗可以延伸(并非说它不起决定优劣的功能)。

41、如以今声论,不是孤平,但“德、辉”乃平对平,亦失律。终于留下遗憾,不能忽视。

42、环溪作泮,遥通泗水之真源。

43、忌奢华浮躁。例如一婚联:

44、思想内涵不相关,只“对”不“联”非对联。

45、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46、忌贪快。决心很大,追求“快”,恨不得“一举成名天下知”,世间哪有那么“便宜事”。从小学到大学,要十多年;从懂得做对联到出佳作,绝非朝夕工夫,短得要两三载,此亦“恒”也。别被吓住,朝夕能出精品,这就在于个人基础。

47、(二)句  式

48、杏花春雨杨柳轻风,酒兴汹浓春色绝;

49、忌贪多。

50、忌贪奇贪异。实用对联作法尚未过关,便去搞巧、奇、怪之类的对联,则会失去重心。

51、五更鼓角声悲壮;

52、一方灾难人人助,万户门迎千禧日;

53、这是肖大志的一篇文章,原文如下:  论对联的自对手法及各种自对句式  肖大志对联有一些基本格律,如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又如对联的基本格律的六禁忌,即六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它们是:忌同声落脚;忌同声收尾;忌三平尾或三仄尾;忌孤平或孤仄;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忌同义相对。在对联的创作中,对这些基本格律,一般是必须遵守的,此不赘述。不过,在对联的创作中,还有一些带变通性质的创作手法,如自对、借对、意对、蹉对,等等。表面上看来,这些创作手法似乎并不遵守对联基本格律,但究其实质,却是对基本格律的补充与变通,因此是允许的。本文只就自对这一点谈谈自己的浅见。  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存在对仗关系。如:    心真法假  识有境无(作者撰佛教联)    其中,“心真”与“法假”、“识有”与“境无”,就是句中自对。句中自对的手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对联中的自对手法,从全联整体对仗工宽的角度来看,可以分成三种,分别是:兼用相对式、宽松相对式、不相对式(其中,还包括一种比较特殊的破律式)。  句中自对,与上下联相对,当然是可以并行不悖的,而且往往同时存在。这种自对,可称之为兼用相对式自对。如: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鄂比赠曹雪芹联)    其中,“远富近贫”“疏亲慢友”之间,不仅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存在对仗,而且上下联之间对仗也很工整。这种兼用相对式自对,从全联的整体对仗效果看,无疑使对联整体上对仗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称美。又如:    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  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王藻儒题天台万年寺联)    其中,“月影溪光”“松声竹色”之间,也是如此,句中自对颇工,上下联相对亦工。又如: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胡敬题太白楼联)    其中,“诗境满怀,酒杯在手;”“青山对面,明月当头。”句中自对颇工,上下联相对亦工。  当然,运用句中自对时,对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来说,要求就比较宽松。所以,有些对联,自对颇工,而上下联之间相对得就较宽。这种自对,可称之为宽松相对式自对。如: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作者撰佛教联)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很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一些。又如:    古往今来只如此;  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某社戏台集句联)    其中,“古往”与“今来”、“淡妆”与“浓抹”,自对很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比较宽。又如:  六经万户千门,只慎独两言,上接泗洙,下肩伊洛;  三疏九年再窜,痛引裾一决,晚行岭海,夜渡潇湘。(汤文正斌题无锡惠山邹忠公浩祠联)  其中,“上接泗洙”与“下肩伊洛”、“晚行岭海”与“夜渡潇湘”,自对比较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比较宽一些。  再者,还有的对联,只用自对,上下联之间,基本不相对,甚或完全不相对。这种自对,可称之为不相对式自对。要指出的是,这种自对句式,在对联(尤其是多分句联或长联)中,是普遍存在的。如:    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  初日芙蓉,晚风杨柳,一楼千古两诗人。(王十朋题江心屿江心寺联)    其中,“青山横郭”与“白水绕城”、“初日芙蓉”与“晚风杨柳”,自对比较工,但上下联之间,就词性和语法结构的对仗而言,基本不相对。又如:    把酒涤凡襟,任天涯草绿,世界尘红,此心澄似双江水;  凭栏豁望眼,看细雨帆樯,夕阳楼阁,胜概多于六岭春。(宝庆双清亭联)唤彼竟奚为,莫贪著蜗角微名,蝇头细利;  临行何所赠,好记取东城白水,北郭青山。(宝庆回澜亭联)胜地重新,在红藕花中,绿杨荫里;清游自昔,看长天一色,朗月当空。(阮元题平湖秋月联)香火有缘,当白傅堤边,苏公祠畔;  文章生色,似杏花二月,桂子三秋。(孤山文昌庙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刘坤一题滕王阁联,一说此联为肖光南题)天地苍茫,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心胸开拓,块以视衡岳,杯以视洞庭。(长沙天心阁联)佳处便为家,是邵子行窝,谢公别墅;  成功聊小憩,占圣湖千顷,明月三台。(俞荫甫樾题退省庵联)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赏心乐事,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某客题船窗联)吕道人太无聊,八百里洞庭,飞过去,飞过来,一个神仙谁在眼;  范秀才亦多事,数十年光景,甚么先,甚么后,万家忧乐独关心。(岳阳楼联)隔秋水一湖耳,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此境原非异土;  共明月千里兮,记夜醉长沙,晓浮湘水,相逢好话家山。(陶文毅题汉口长沙会馆联)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层,放开肚皮,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子,自有眼界,那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陈宝余德庆题武昌黄鹤楼联)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恂叔题于雪舫居室集句联)    以上诸联,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存在自对,且自对往往比较工整,但上下联之间的对仗(包括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这两大对仗要求),基本不相对,甚或完全不相对。  更有甚者,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不相对式自对,表面看起来还有破律之嫌,但实质上是对格律的一种变通,因此,也是允许的。这种类型的自对,可称之为破律式自对。如: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大丈大当如此矣;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小朝廷岂求活耶。(王澄川题岳武穆联)    此联表面上看,上联“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下联却对之以“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似乎犯了对联格律中不规则重字之大忌,不过,以自对视之,它却又非常工整,所以,其实质还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规则重字,是一种运用了自对手法的规则重字。又如:    观虫出水中,不出火中,死时则死,生时则生,即知缘起  思果非树内,亦非树外,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而悟性空(作者撰佛教联)    此联中,上联“虫出水中,不出火中”,下联“果非树内,亦非树外”,表面上看也犯了对联格律中不规则重字之大忌,不过,它也是一种运用了自对手法的比较特殊的规则重字。  虽然说,自对,又通称“句中自对”,但是,如果仔细区分,从具体的字词句自对情况来看,实际上自对可以分成三种,即:联中自对式,特指多分句联中两个分句以上自对,因此又可称分句自对(或称语句自对),它适用于多个分句之间,以区别于狭义的句中自对;句中自对式,指一个分句中两个语词(包括词和词组)以上自对,因此又可称语词自对,它适用于各个分句句中,以区别于联中自对,或可谓之狭义的句中自对;词中自对式,指一个词语中两个字(或由单个字组成的词)以上自对,因此又可称字词自对,它适用于一个词语之中,以与前二者相区别。现分别举例说明如下:  联中自对式,亦即分句自对。如: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何子贞题岳阳楼联)    这副著名的岳阳楼长联,比较突出地运用了自对手法。其中,“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与“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以及“诗耶?儒耶?吏耶?仙耶”,与“渚者,流者,峙者,镇者”,都是运用了分句自对的手法,因此,属于联中自对式。又如: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阮元题贡院联)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左辅题屈贾祠)北迎拱极,西接延青,共分得一池烟水;  春步柳堤,秋行蔬圃,最难消六月荷风。(郑燮题兴化柳园联)    以上诸联,也都是运用了分句自对的手法,因此,都属于联中自对式。  句中自对式,亦即语词自对。如:    楼起层霄,是明目达聪之地;星辉文曲,看笔歌墨舞而来。(邓廷桢题明远楼)此联中,上下联的“明目达聪”、“笔歌墨舞”,分别是“明目”与“达聪”、“笔歌”与“墨舞”自对,就是典型的语词自对。又如: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齐彦槐题沧浪亭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周元鼎题岳阳楼联)凤水龙山,江左人文相望;  吴头楚尾,中流形胜在兹。(吴宝桢题安庆大观亭联)    以上诸联,也都是运用了语词自对的手法,因此,都属于句中自对式。  词中自对式,亦即字词自对。如:    仕隐追随,颓景相怜如一日;  师生骨肉,名山可许附千秋。(吴鼒挽吴谷人联)    这副对联中,上下联的“仕隐追随”,“师生骨肉”,分别是“仕、隐”,“追、随”,“师、生”,“骨、肉”相对,可谓字词自对的典型。又如: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莽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杨升庵题云南省城华亭寺联)    这副对联中,上下联的“烟霭有无”,“雨晴浓淡”,也分别是“烟、霭”,“有、无”,“雨、晴”,“浓、淡”相对,也是典型的字词自对。又如:    疾苦疮痍,一反手奏效;  望闻问切,三折肱程功。(题医院联)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颔联)一览众山,空无所依傍;  千秋万岁,最苦此夫妻。(嘉山孟姜女祠联)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今古,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无名氏题桃花源联)喜怒哀惧爱恶欲;  柴米油盐酱醋茶。(某君题内室联)四时春夏秋冬景;  一个东西南北人。(某公京师大川淀楼联)六道轮回,分明在眼前,看贤愚利钝妍媸清浊悬殊,岂非道道包含六道  三生因果,不仅于身后,感祸福穷通夭寿悲欢难料,也是生生显现三生(作者撰佛教联)    以上诸联,也都是运用了字词自对的手法,因此,都属于词中自对式。  还有一些自对,表面上看起来是联中自对或句中自对,其实质还是词中自对,因为真正在其中对仗的只是单个字词而已。这类自对,可特别称之为混合式词中自对,具体又可分为联词混合式自对、句词混合式自对两种。联词混合式自对,如:    问当初着甚来由,不薄幸,真薄幸;  到此日真成陌路,是姻缘,非姻缘。(某挽妾联)此联中,看起来是上联的“不薄幸,真薄幸”两个分句,下联的“是姻缘,非姻缘”两个分句,分别自对,似乎是联中的分句自对,但实际上,在其中真正对仗的,分别只是“不”“真”“是”“非”几个字(或说单词)而已,因此也可以看作词中的字词自对,故称之为联词混合式自对。又如: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下马相逢各西东。(福州南门外茶亭联)彼何人,予何人,都是穿衣吃饭;  穷亦命,达亦命,不如闭户读书。(李石贞题书室联)高登百尺楼,倏尔废,倏尔兴,四顾岸然,此何关天行人治;  俯视万家县,亦有忧,亦有乐,诸君观者,莫空话尊酒斜阳。(田东溪题桂香楼联)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观一切众生,轮回不尽  无边光,无边色,无边体,无边相,无边身,仰十方诸佛,示现无穷(作者撰佛教联)    以上诸联,也都是联词混合式自对。  句词混合式自对,如:    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  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曾文正之父自制联)此联中,上下联的“半读半耕”与“不闻不问”,看起来是各句之中“半读”与“半耕”、“不闻”与“不问”几个语词分别自对,似乎是句中的语词自对,但实际上,真正对仗的也只是“读”对“耕”、“闻”对“问”几个字(或说单词),因此也可以看作词中的字词自对,故称之为句词混合式自对。又如:    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  名场利场,无非戏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天津城隍庙戏台梅宝璐联)此联中的“善报恶报”、“早报晚报”、“名场利场”、“上场下场”各句中,真正对仗的也只是“善”、“恶”、“早”、“晚”、“名”、“利”、“上”、“下”,因此,也应称之为句词混合式自对。  再者,所谓联中自对、句中自对、词中自对的区分,本身就不是绝对的,比如,单句联中的句中自对或词中自对,那肯定也是联中自对。这类自对,可特别称之为单句联自对(或短联自对),以区别于各式各样的复句联自对(或长联自对)。由于单句联本身无分句,因此,单句联自对,不可能存在分句自对,故只可分为两种,即:单句联句中自对和单句联词中自对,或分别称之为单句联语词自对和单句联字词自对。如:    其人如泰山北斗;  是日也天朗气清。(胡衡斋题阳山韩文公祠联)此联中,“泰山”对“北斗”、“天朗”对“气清”,就是典型的单句联语词自对。又如: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联)  此联中,“湖”对“山”、“忧”对“乐”,就是典型的单句联字词自对。诚然,对单句联自对的这种分法其实已无多大必要,这只是为体现一种理论上的严谨性而已。  另外,在对联创作尤其是长联创作中,自对句式往往与排比句式同时运用,这种自对可称之为排比式自对,排比式自对,可分成对称式排比自对和非对称式排比自对两种。对称式排比自对,如: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世,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云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祗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孙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这副著名的大观楼长联,和前述岳阳楼长联一样,不仅比较突出地运用了分句自对(亦即联中自对式)的手法,而且,也同样突出地运用了对称式排比自对的手法。上下联中的“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与“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云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与“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与“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三处都运用了对称式排比自对的手法,占了全联几乎绝大部分篇幅。可以说,全联主要就运用了这种手法。运用对称式排比自对手法的对联不少,又如:    你也挤,我也挤,此处几无立脚地;  好且看,歹且看,大家都有下场时。(某戏台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斟碗酒尝。(某氏题沅湘茶亭酒亭联)

54、近见新作:“三代恩如尧舜禹;九州景胜画诗书”,“尧舜禹”顺序不可颠倒,“画诗书”是平行的,可以随意布局。

55、所以,只保持“上仄下平收尾”的宽对,而不讲究以上音韵常识的作品,除少数意境出奇者外,大多过不了美学关。只能说“大多”,因为对联“美”是多方面的。

56、这篇文章可供参考。

57、据孙髯大观楼长联下幅,有两个“尽”字,排版都有说明,因简体关系,第二个“尽”有“亻”旁。不要盲目接受“重字无妨”的说法。

58、忌同声(同调)落脚。上下联尾不能平对平、仄对仄。应“仄起平收”。古有个别例子,不能视为合理的平仄格式。

59、按联语来源分类

60、“最惟真乃”四个字,是显示整个境象轮廓的画笔。删掉,既不真又无情,可以说“不成对联”。

对联分类六种

61、定主 状 谓

62、忌把律诗对偶句式与非律诗对偶混谈。律诗对偶句式是固定的,有二二三(或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两种节奏(音步)。非律诗句式,每个节奏的字数不能固定,以词、词组语意而定。

63、可以的,但是上下联相应位置还是要配对才行。如上联:山明水秀,八节四时颜不老;下联:日丽风和,千年万古景长春。上联中,“山明”对“水秀”,同时“山明水秀”和下联中“日丽风和”也是相对的。虚词也一样,只要符合对联要求就可以。

64、民间工艺是大众生活民俗的艺术体现,是中国民俗文化的艺术瑰宝。中国民间工艺有:剪纸、年画、布艺刺绣、春联、陶瓷、漆器、花灯、泥塑、木雕、风筝、竹编、皮影、编织、印染、微雕、玉雕、砖雕、石雕、核雕、内画、皮影、紫砂、蜡艺、文房四宝、书画、铜艺、面塑、木偶、糖人等。

65、又如郭沫若题四川风物联,异位重“风”字,亦未能幸免。

66、两两对峙,说明什么?但有人会提出,“无情对果然一点不相干怎么承认是对联?”所谓“果然不相干、越是风马牛不相及越好”,是指上下支取题(题材),不是指题旨,成功的无情对都能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

67、忌无决心、无恒心。对联是文学,不是“笔墨游戏”,而是“做学问”,社会功能极广极大。三日打鱼两天晒网不行,须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并非要放弃或削弱本职工作(指在岗和寻觅生活者),意指经常妙巧地抓紧安排“读、想、练”。

68、忌音步平仄不协。对联基本原理——音韵(或叫声律)方面,是要讲平仄对仗的:

69、成佳偶一双模范夫妻。

70、定+主│状十谓(定+宾)补 语

71、楼上的说的对,对联应是上仄下平。

72、乍看,没有弊病,实际在组句结构上,“尊卑倒置”,所以当场有人改成“君恩臣未报;父业子能登”,把“君父”摆到首位。此例可提醒我们一下,比如有些内容,或按时间、或按程度、或按轻重远近,要有结构次序。

73、掌握了语法及其六种成分的用词,创作的路子自然拓宽了。

74、忌“把词和词组混淆”。

75、忌句子长短不一。古传有这种例子,如“红颜配老翁,妙;知己成佳偶,堪欢。”这不是“对联”。有的联书收入它,贻误初学知多少?!

76、主语部分│  谓 语 部 分

77、忌“主次颠倒”。古代有如下一联:

78、“鼓角”是平行二物,又何以对得“星河(银河)一物?二比一也不成对象。这是因为“鼓角”在句意中并非指两种军用品,而是“战事(或烽火)”的指代词。事物在对联中的变幻融通表现形式是多样的,“红黄姹紫”有时可以对“龙凤山川”,前者为同一范畴的色彩,后者为“动物、地理”两个方面的事物,虽未体现对仗的彻底性,延伸而言,上下相对同为自现物体。

79、一湖水碧鸭鹅欣。 (鸭鹅乃二家禽)

80、忌“长联结构呆板”。这要注意两点:①长短句搭配要得当,通常是长句在后,短句在前,如果用三、两字收尾,要有分量,不然“前重后轻”。

81、举例:剪纸又称刻纸,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民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宝贵遗产,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流派:蔚县剪纸、山西剪纸、陕西剪纸、山东剪纸、扬州剪纸、佛山剪纸、福建剪纸。

82、懂得对联基础知识后,就年产对联几百甚至千余副,欲以“高产”称著,或者赶时间,急于出集子,操之过急。正确的方向是“少而精,精后多”。

83、想学不想学,不想学又想学的动机难以成功。

84、定语、状语在句中有时省略,有时可以超越一个。

85、不过,难谈上“工整”二字呀。

86、不过律诗对偶型,句子的平仄要求严谨些,仄起句子(指上联)要避拗句,平收句子(指下联)要避孤平。犯了“拗、孤”要补救,因而要正确理解古传的“一三五不论”。如果你听某些人“不要提拗句、孤平”的说法,那就对于律诗对偶格律型和非律诗对偶格律型混淆不清,你上当了。

87、列嶂成垣,永护考亭之遗迹;

88、按字数分类

89、忌把字词机械分类。字,不一定都是词,要靠字与字或字与词结合才能成为词,如“垃”与“圾”合成,才变为“垃圾”一词。能否独立表达语意,是字与词的分水岭。除了少数字,绝大多数字的含义不是孤立的,可以活用,一字多义,以造语的表达意义来定“词类”,遣词如果机械化,便会出现“细羽家禽砖后死”对“粗毛野兽石先生”。

90、忌“不学语法”。

对联分类六种

91、九州创空前伟业;

92、“功夫到家”这个话实难结论,在甲次征联获甲等奖,乙次不一定获奖,总有间破的。

93、忌风马牛不相及。就是指上下联各自说的事物事理毫不相关,这是最重要的一忌。因为它无法使上下联成为一个整体来表达全联的主题(中心)思想。

94、室陋无奇墨迹香。

95、臣未报君恩。

96、(一)动  机

97、其中的“全国、处处”和“八方、九州”在句中雷同,内涵自然就单薄无力了。

98、忌邻音字安排不当。并非禁止使用,安排不当念起来拗口,有些像绕口令,则欠韵味。

99、一个字的“词”称单音词,两个字(或多个)的词称复音词(合成词)。在某些情形下,常有把合成词与“词组”混淆的,例如:“繁荣、富贵、福寿、世界和平……”你说是名词还是词组?辨别的标准是:凡词,结构整密,无法加进别的语法成分,而词组可以拆开或加进有关成分。

100、四面山青花鸟俏; (花鸟乃一植一动)

101、(六)内  容

102、如“繁荣”可以组成“繁繁荣荣”,“世界和平”可分为“世界”、“和平”。有人说“名词不能与词组属对”,这种限制没有必要。凡具有名词性质(即既抽象又具体的词)的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可视为“名词”,这也是由造语意义去权衡,不可一意孤行。

103、按修辞技巧分类

104、忌“合掌”。对联合掌,常谓“同边对”,即上下两方意义雷同,炒现饭,熬现菜。如我的一联:

105、某君建议将“墨迹香”改为“骨架刚”,这样便成了合掌对。

106、本句之中,第一音步用平,第二音步必仄,第三音步又要回复用平……叫平仄相间(或交替)。

107、警威凭警德,造福一方百姓安。(一等奖)

108、于/无字句处/读书。

109、忌异位重字。如当代某君一联:

110、真真好,乃红太阳泽万物裕民强民。

111、合掌,主要是内容单调围着“现意思”打圈圈,不善于借题就相关方面去发挥,并不是“同义词”决定的,在尚未理解“合掌”之前,少用同义也有好处。

112、通用联——春联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113、忌同位重字。例如:“国对国,天对天”,一来同义同音,二来用楷隶书写不美观,三是缺“对象”。

114、另一种情形,看似写同一事物,各个都不知所云,如某君的“地名巧对”:

115、忌贪长厌短。对联一般宜短而精,一味认为“长联易得出名”,非高手反而弄巧成拙。因为长联易犯“重字”,内部结构对应关系等复杂较难匹配。

116、黄石黄冈黄果树;

117、最最亲,惟共产党摧三山建国治国;

118、全国风流处处同,八方歌颂九州春。

119、与/有肝胆人/共事;

120、万马图无量前程。

对联分类六种

121、按用途分类

122、忌节奏不相称(注意“假对”例外)。

123、做到“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主语对主语……”就是词语上的“工对”。曾有人说“心是名词,敢是动词,词类对仗不当”,谬之千里矣!

124、忌三平尾。这是专指律诗对偶型而言的,三连平影响音韵铿锵;三仄尾在遣词无法解决时可不避,因为仄调有上去入,(今声有上去两种),它们本身有高低升降之别,不可能同为去声(或上声)。

125、把“更还”对换位置,下联才略胜上联语气。又如:“万仞惊峰承日月;一株柔柳伴花枝。”前句高唱,后句低吟,应当避免。当然,下句如擂之过盛,也欠妥。

126、作为普通婚联,形容过火,过分夸张。还有堆砌词藻不讲事实(指高度概括),人谓华而不实。

127、当然,有些句子对“主、谓、宾”也常分别使用省略方式。但要注意:谓语后边的连带部分,带了宾语就不带补语,相反亦然,没有“主谓宾补”的句法。

128、忌“字眼”模糊。一首诗看来平淡而其中若有“顶峰”句,则变平淡为崛奇。一副对联,如果讲究“字眼”(联珠),不论是虚是实,乃描绘意境思维形象的关键。舍此,谈不上“字眼”。例如我的“百杰”联:

129、曾遇到这么一回事:某友寄来一联,征求意见。我认为上了水平线,但要求他进行句法分析,终于没有达到目的。句子的正常结构是:

130、黑河黑水黑龙江。

131、对联创作三十六忌  一、动机方面:  1、忌无决心、无恒心。对联是文学,不是“笔墨游戏”,而是“做学问”,社会功能极其广大。三天打鱼两日晒网不行,须持之以恒。  2、忌贪快。决心很大,追求“快”,恨不得“一举成名天下知”,世间哪有那么“便宜事”。  3、忌贪长厌短。对联一般宜短而精,一味认为“长联易得出名”,非高手反而弄巧成拙。因为长联易犯“重字”,内部结构对应关系等复杂较难匹配。  4、忌贪奇贪异。实用对联作法尚未过关,便去搞巧、奇、怪之类的对联,则会失去重心。  5、忌贪多。懂得对联基础知识后,就年产对联几百甚至千余副,欲以“高产”称著,或者赶时间,急于出集子,操之过急。正确的方向是“少而精,精后多”。  6、忌骄。发表几副或一些作品,或得过一两次小奖,便不学习别人好作品。  二、句式方面  7、忌句子长短不一。  8、忌节奏不相称(注意“假对”例外)。上句二二一二式,下句二二三式,属对不成。  9、忌把律诗对偶句式与非律诗对偶混谈。  三、音韵方面  10、忌音步平仄不协。对联基本原理——音韵(或叫声律)方面,是要讲平仄对仗的:  不过律诗对偶型,句子的平仄要求严谨些,仄起句子(指上联)要避拗句,平收句子(指下联)要避孤平。犯了“拗、孤”要补救,因而要正确理解古传的“一三五不论”。如果你听某些人“不要提拗句、孤平”的说法,那就对于律诗对偶格律型和非律诗对偶格律型混淆不清,你上当了。  11、忌同声(同调)落脚。上下联尾不能平对平、仄对仄。应“仄起平收”。古有个别例子,不能视为合理的平仄格式。  12、忌三平尾。这是专指律诗对偶型而言的,三连平影响音韵铿锵;三仄尾在遣词无法解决时可不避,因为仄调有上去入,(今声有上去两种),它们本身有高低升降之别,不可能同为去声(或上声)。  13、忌长联句脚平仄乱阵。通常是保持“马蹄格”形式,也可同字连脚(这是押韵式的一种),如“看我非我,我看我,我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以及某些排偶自对等有规律的形式。不宜把句脚搞得时而平对平、时而平对仄、时而仄对仄。米汤煮芋子,糊糊呷呷乏味。  14、忌邻音字安排不当。并非禁止使用,安排不当念起来拗口,有些像绕口令,则欠韵味。  15、忌不突出读音重点。对联虽与诗词不同体裁,但同属音韵文学这一范畴。虚词宜少用,音节上恰到好处时,选择音节响亮的词(开口呼的词),配合平仄安排,一念朗朗上口,更臻协调风趣和色彩。  四、字词方面  16、忌同位重字。例如:“国对国,天对天”,一来同义同音,二来用楷隶书写不美观,三是缺“对象”。  17、忌异位重字。  18、忌把字词机械分类。字,不一定都是词,要靠字与字或字与词结合才能成为词,  19、忌“字眼”模糊。一首诗看来平淡而其中若有“顶峰”句,则变平淡为崛奇。一副对联,如果讲究“字眼”(联珠),不论是虚是实,乃描绘意境思维形象的关键。舍此,谈不上“字眼”。  20、忌“不明语法成分的用词”。  做到“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主语对主语……”就是词语上的“工对”。曾有人说“心是名词,敢是动词,词类对仗不当”,谬之千里矣!  21、忌“把词和词组混淆”。  五、结构方面  22、忌“不学语法”。有时也可使用倒装句,有全联倒装对仗的,也有半联倒装对仗的(这属假对范畴)。掌握了语法及其六种成分的用词,创作的路子自然拓宽了。  23、忌“事物结构随便”。  24、忌“主次颠倒”。  25、忌“长联结构呆板”。这要注意两点:①长短句搭配要得当,通常是长句在后,短句在前,如果用三、两字收尾,要有分量,不然“前重后轻”。特别是双句联,不搭短句前后都是同样的字数,弄不好最显呆板(八言四四式例外)。联中短句较多,可增加内容拱张画面。②段落层次结构要有序,亦防个别意义重复。  六、内容方面  26、忌上强下弱。  27、忌前后重复。  28、忌“合掌”。对联合掌,常谓“同边对”,即上下两方意义雷同,炒现饭,熬现菜。  29、忌风马牛不相及。就是指上下联各自说的事物事理毫不相关,这是最重要的一忌。因为它无法使上下联成为一个整体来表达全联的主题(中心)思想。  30、忌奢华浮躁。  七、其它  31、忌“典庆联用字色素”。凡婚寿联及重大典庆联,要注意色彩用字,“黑、白”或有关贬义词,宜禁用。说来似乎带迷信色彩,然中华传统民俗风气,逢“喜”总要讲究一个吉祥的兆头,给人们欢欣鼓舞,奋发向前。  至于其他对联,如春联“红梅白雪”,格言联中的“黑白分明”,不在上述之列。  32、忌“无创意”撰作。  创意豁达则作品脱俗,才可避免“似曾相识”而不断提高到精品。除了应征外的创作,做好联还要立足“移植”,不是眼前凑热闹。  33、忌“口号式”。对联是文学,也属应用领域,不能无文学味而写成干巴巴的口号式。  34、忌创作不注入情感。有情感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无情感则作品苍白。  35、忌“错用标点”。标点(不指书法)用妥当了,轻可变重,浅可变深。  36、忌“古今”声调混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