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哪一种
1、助词:分为结构("的""地""得")、动态("着""了""过";)、语气助词("啊""吗""呢")。
2、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在部分方言中有遗留,我们常说的古代汉语指书面语言。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3、参考资料来源:
4、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5、其他的词类还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区别词、语气词。
6、以上的词类中还有些比较不常见的词,比如,名词中还有一种叫做“方位名词”。
7、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8、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9、相关介绍:
10、书面语指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文章时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在文字产生之后才出现的。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书面语,因此也只有识字的人才认识书面语。
11、建议:此上的词类并不需要特别地去死记硬背(没有效果或效果甚微),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分析句子的结构,而这些词类就可以在分析中熟记起来,比如说看到“沙沙沙”的拟声词很容易就知道是指声音。
1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哪儿""哪里")
13、代词: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你我他等)
14、语气词:分为陈诉("的""了""吧")、疑问("吗""么""呢")、祈使("吧""了""啊";)、感叹语气("啊""呀")。
15、备注:其中的区别词不是特别常见(区分事物的分类,如"慢性""急性");在初中或高中学习阶段,一般熟悉常见词类和副词,介词等词类就可以了。
16、古人说话不用文言文,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用口头语言。
17、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18、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19、名词:有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等。
20、总结出来如下:
21、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
22、所以诗经算是文言文。
23、连词: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和连词(如"和""及""或者""或""又""既"。)
24、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25、据考察,古代中文(古文、文言文)与口语(白话)的差别是相当大的。这自有它的历史背景。近代的白话文运动令口语式的写作得以普及。
26、扩展资料
27、动词:"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称为判断动词。(这点比较容易的,很容易掌握)
28、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29、统编版教材算是文言文。初中教材主要按内容分单元,初一每单元都会有一篇文言文或诗词,而初二开始,就把古文学单独列一个单元,不仅有文章也有诗词。《诗经二首》在八下第三单元,自然是文言文。文言文是相对白话而言的,是古代书面语,广义来说非白话文都是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