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梁刺股成语典故100字
1、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汉朝人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是说苏秦读书欲睡就拿锥子扎大腿的事。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选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2、该成语的前半段,也就是讲的“悬梁”最初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其原文如下:
3、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4、“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5、这是两个成语,头悬梁、锥刺股。这是两个励志的学习故事,为了克服犯困,把脑袋悬在横梁上,用锥子刺大腿。值得我们当代年轻月子学习。
6、【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7、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8、这个词出处是:
9、东汉时期,有位叫孙敬的年轻人,他勤奋好学,从早读到晚,很少休息。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瞌睡,为了不影响自己学习,孙敬想到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在读书打瞌睡的时候只要一低头,绳子就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继续读书。
10、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决心要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想睡觉时,就拿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醒来,再坚持读书。
11、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12、“(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3、【手不释卷的意思】:释:放下;卷:古代指抄写的卷帙,指书籍。手里总是拿着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用功,勤奋好学。也指看书入迷。
14、不过当时讲的主要是“刺股”,讲的是战国时期苏秦勤奋好学的故事,本次主要讲“悬梁”的故事。
15、这个成语其实说的是两个故事,东汉时期的孙敬和战国时期苏秦,少年时期读书非常刻苦,经常读书学习到三更半夜。为了缓解深夜读书的疲劳,他们一个把自己辫子用绳子绑定在屋子横梁上,一个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够保持读书时头脑清醒。这个成语比喻人读书非常刻苦用功!【手不释卷的故事】
16、详细故事:由“头悬梁”和“锥刺股”由两个故事组成。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17、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18、“悬梁刺股”是一个出自于《史记》的成语,指一个人在学习中刻苦努力、刻意苦练的一种精神。故事如下:
19、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员大将,他小时侯家徒四壁,没有钱读书,后来英勇善战当上了将军。吕蒙作战虽然很猛,但是因为目不识丁没有文化所以没办法把自已的经验用文字总结起来,孙权鼓励他去读书学点知识,但是吕蒙说军人只要能上战场打好仗就可以了,读书练字是文人墨客的事情,另外他有很多军事需要处理没有时间用来读书,就一直推托。孙权举了很多例子推心置腹地对他说:“曹操一把年纪了还是很好学;汉朝光武帝刘秀当兵的时侯也手不释卷。我在年轻的时侯努力的读了很多书,觉得自已有了很大的长进,你为什么不可持续发展寻求上进呢?你年轻聪明,如果能多读一些史书和兵书,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吕蒙听了孙权的'话以后非常感动,便抓时间开始学习《左传》《孙子》《史记》《六韬》等很多书籍。因为吕蒙孜孜不倦的努力与坚持,没过多久,他能够引用很多古文来说话了,周围的人都说他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在后来的打仗与行军中灵活运用了很多文韬武略,有智有勇屡建奇功,最后成为了吴国赫赫有名的主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像吕蒙那样知道正确的做法后要立即改正。
20、这是两个故事,分别是头悬梁,锥刺股。
21、该成语的后半段,即“刺股”的典故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秦策一》,其原文如下:
22、《悬梁刺股》是一个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据说发生在汉朝时期,曹髦是当时一位有名的模范学生。有一天,他的父亲要他去放羊,但曹髦依然紧锁在书房。
23、悬梁:东汉的时候,有个名叫孙敬的人到洛阳太学求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食。时间久了,也会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一头束在头发上,当他读书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继续读书学习。
24、他的父亲决定对他施以惩罚,于是用悬梁、刺股的方式来约束他,希望他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5、公元前202年,秦国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而当时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的大业,颁布了一系列严苛的法令,不少职业阶层都受到了打压。当时的一位铁匠叫鲁达,因为违反秦始皇的法律,迁延多次不肯出场制作铁器,被秦始皇下令腰斩,而他的儿子鲁周则成为了奴隶。
26、这两个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个成语。虽然告诉我们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自己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
27、曹髦一直坚持下去,最终把一个难题解决了,从而证明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28、悬梁刺股的意思是形容刻苦学习
29、悬梁刺股意思是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故事有关孙敬好学和苏秦发奋读书
30、鲁周的精神感动了那些认识他的人以及奴隶阶层。奴隶们纷纷学习鲁周的方法,悬梁刺股成为了他们一种刻苦学习的方法和象征。这个故事反映了鲁周在所处的困境中,通过钻研、创新,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同时对后人也产生了极大的启示和影响。
悬梁刺股成语典故100字
31、几年后,鲁周以一位奴隶的身份,开始为秦国制造马车,但是因为学艺不精而产生了瑕疵。他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加认真地学习工艺,于是他靠悬梁刺股的方式,记录下工艺的要点,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切实改正缺点,终于成功创造了高质量的马车,获得了识别。
32、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33、东汉时期的成语典故——悬梁刺股。在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中,本人也写过“悬梁刺股”这个成语。
34、悬梁刺股的故事和含义
35、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得不到别人的关注。即使他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疼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