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唯美句子 > 屈原投江最后一句话优选39句

屈原投江最后一句话优选39句

屈原投江最后一句话

1、屈原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长期过着流放生活,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日可了,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楚国贵族,正直不阿,才能出众,却为那奸人所谄,楚怀王从此疏远于他。楚怀王要与秦王相会,屈原百般阻挠,怀王听信子兰怂恿,结果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受子兰等人的攻讦,被流放江南。屈原报国无门,眼看楚国将亡,忧心如焚,最终在绝望中投江自尽。

2、乱世和腐败王朝真的不利于理想主义者生存,所以屈原一生注定是悲剧,但我认为他能把信念坚持到最后一刻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值得敬仰,因为真正的伟大不是在对自己有利时做正确的选择,而是在即使对自己百害无一利的环境下依然坚持正确的选择。

3、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

4、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5、屈原投江前写的最后一首诗是《怀沙》。所谓“怀沙”,即是怀念长沙。

6、人在痛苦久的时候往往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一种能让自己不那么痛苦的哲学思想会占上风,就像屈原耳旁渔夫的话语。

7、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8、屈原自己也未去评判究竟哪种处世观更正确。毕竟被流放了多年,眼看着百姓颠沛流离却无能为力,“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这种形容词都不足以表达他内心的痛苦。

9、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10、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结局: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还设立端午节来铭记屈原,而渔夫早已被遗忘。在我看来可惜的是,当今中国纪念屈原主要宣传他的“爱国主义”而不是那份清白与倔强,而渔夫的“若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的生存哲学却默默被广大中国人所接受并践行。

11、屈原和渔夫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观。这篇文章据考证很可能是屈原本人所作,而依我看这位话语蕴含智慧的“渔夫”也不一定确有其人,此文亦可理解为屈原自己两种思想的对抗。

12、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13、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14、若论优先级,屈原将国家的兴亡,自己的理想、信念至于生命之上,而渔夫的哲学毫无疑问不会把任何事情排于生命之上,为了活得更好,其它一切都是可以变通的。最后渔夫抛下的名言也是让屈原无言以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15、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后来曾经被召返。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前278年,秦兵南下,攻破楚都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投汨罗江而死。

16、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17、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8、他出身楚国贵族,年轻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这样就招来一些人的妒忌。他的政敌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造他的谣,说屈原居功自傲,连怀王也不放在眼里,怀王就怒而疏远了屈原。

19、可贵的是屈原真的是持之以恒,他始终很清醒,知道自己如果像渔夫说的一样“淈其泥而扬其波”可以活得轻松得多,可是他选择坚持,因为心中强烈的信念,甘愿为之付诸一切。

20、离骚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主张楚齐联合,共抗秦国。

21、归结来看,屈原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而渔夫十分现实。两种处世观也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局:屈原在楚国覆灭时悲愤地自投汨罗江,兑现了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的预言,而渔夫依然无忧无虑地活着。

22、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23、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24、”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25、这不是因为屈原有洁癖,或是念念不忘他贵族出身,而是因为他坚信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史实证明也确实如此),楚国在灭亡而别人都置若罔闻。

26、我一直认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一种极其可贵的品质,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实在太少,在我看来屈原做到了。

27、当时在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是秦、齐、楚三国,“合纵”、“连横”的斗争非常激烈,最后谁能取胜,就由这三国的内政外交的得失来决定。屈原在楚国内政上主张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如尧舜禹汤时代的社会;在外交上则主张联齐合纵,对抗强秦的连横。由于怀王疏远了他,屈原这些正确的主张都未能实行。

28、这两种处世观概括起来是这样的,渔夫:随波逐流;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屈原那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说得确实有底气,而且逻辑看似荒谬,慎思之却极为正确。

29、东汉建武年间,长沙有个人叫区曲,大白天忽然看见一个士人,自称三闾大夫。他对区曲说“得知你正要来此祭奠一番,很好。但这些年大家所送来的东西,全被蛟龙偷去吃了。今天你如果有什么东西要送的话,可以塞些楝树叶,再用五彩线缠上。这两样东西是蛟龙最害怕的呵!”区曲照他说的这样去做了。今天,老百姓们在五月初五包粽子时,还要包上楝树叶、缠上五彩线,这便是汨罗河的遗风呵。

30、一个近乎完美的暗喻,意思是无论世界如何变,都能在其中找到和谐共存的方式,而估计按屈原的逻辑看,若水浑就只能选择渴死或溺死了。

屈原投江最后一句话

31、怀王是个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离间和诱惑下,接连上当,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结果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国势渐渐衰弱下来。秦昭王继位后,提出和楚通婚,约怀王相会,屈原极力劝阻怀王不要再上当。但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结果遭到秦国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国。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顷襄王面前构陷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32、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国人纷纷哀悼他。到了这一天,人们用竹筒装米,扔进水里来祭奠他。

33、屈原投江前绝笔:《怀沙》

3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35、人又谁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36、他深知自己之所以落到如此田地都因为与众不同的信念,被渔夫批评为“深思高举,自令放为”,但这种痴愚般的念头永不改,因为他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到其实不错在自己,而错在整个世界。

37、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38、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39、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相关文章:

屈原的代表诗四句【71句文案】 2020最后一天表白语-集合2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