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听政的意思
1、北宋时期宋英宗死后,宋神宗继位。宋英宗的皇后此时就成了高太后。宋神宗死后,年仅10岁的宋哲宗登基为帝。高太后“受英宗”之托,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
2、5、清朝的慈禧与慈安太后
3、“垂帘听政”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
4、《旧唐书·高宗纪下》:“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嵘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5、垂帘听政,汉语成语,拼音是chuíliántīngzhèng,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意思是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出自《旧唐书·高宗纪下》
6、历史上垂帘听政的有吕后,武后,近代有慈禧太后。
7、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在称帝之前,也垂帘听政。
8、下一句是济世安邦
9、垂帘听政的意思是:太后或皇后在朝廷大殿之上,用帘子遮挡着,坐在后面管理国家政事。
10、4、北宋时期的辽国萧太后,在其子辽圣宗即位时,也是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其间与宋真宗订立了有名的“澶渊之盟”。
11、垂帘听政现在用来比喻幕后操纵指挥事件的人。垂帘听政,汉语成语,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意思是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出自《旧唐书·高宗纪下》。
12、垂帘听政,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术语,在我国历史上也发生过好几次。
13、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的名义是训政
14、垂帘听政始于何时?
15、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始于汉朝,汉惠帝不理政事,吕后临朝。
16、出处《旧唐书·高宗纪下》:“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17、成语用法:
18、1、最早的“垂帘听政”,要数战国时期的赵太后。
19、垂帘听政,汉语成语,拼音是chuíliántīngzhèng,意思是指皇后或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
20、南宋时期,有一个谢太后。宋恭帝时,谢太后被尊称为太皇太后,开始了垂帘主政。
21、与北宋对峙的辽国,辽圣宗即位时,萧太后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摄政,统治辽国22年,与宋真宗订立了有名的“澶渊之盟”。
22、3、宋朝有三位垂帘听政者。一个是北宋的高太后。她是宋英宗的皇后。英宗死后,宋神宗即位仅一年就死了,由年仅10岁的宋哲宗上台。高太后“受英之托”,以太皇后(皇帝祖母)的身份听政。另一个是南宋的杨太后,宋理宗宝庆元年,杨太后开始垂帘听政。还有一个是南宋的谢太后。咸淳十年。(1274),宋恭宗即位时尊她为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23、垂帘听政下午句是:包而不办。
24、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次垂帘听政,是战国时期的赵太后,取自《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能够听取触龙的讽谏,把幼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当人质,得到了齐兵的援助,解决了赵国之魏。
25、2、唐朝时,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在称帝前,也曾搞过垂帘听政。
26、皇后或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27、解释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28、清朝末期,慈禧太后垂帘听证,其间两度隐退,三次垂帘,前后达47年之久。
29、引申意是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30、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强势的女性,她们对政治和权力都充满了渴望。所以当皇帝去世后,她们便开始尝试垂帘听政,其中典型代表便是吕后、武则天、慈禧三人。大多数臣子对女人垂帘听政其实是不满的,因为她们通常会搞乱国家政治。但因为畏惧这些人的权势,所以臣子们也大多都是敢怒不敢言。而在东晋时期,有一位皇后被迫垂帘听政,却广受好评。此人是谁呢?她就是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
垂帘听政的意思
31、成语出处:
32、历史上垂帘听政的还有谁?
33、垂帘听政,顾名思义,就是女性在群臣面前放下帘子去听政事。因为中国古代都是男人当皇帝,政事都是男人说了算,极少有女性参与政事。因此,当女性掌权的时候,想参与政事,又怕被说闲话,就用帘子挡着去听政事,最出名的“垂帘听政”就是清朝的慈禧太后。
34、垂帘听政听就是治理判断的意思
35、皇帝幼小,摄政大臣辅佐。等待皇帝成年后政权在转。
36、意思是: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引申意是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37、垂帘听政的意思是: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
38、垂帘听政的出处是:《旧唐书·高宗纪下》:“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39、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女后当朝处理国事
40、垂帘听政,包而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