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经典诗句鸟鸣涧
1、夜静春山空。
2、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3、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4、创作背景
5、答:《鸟鸣涧》通过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景物,营造出春天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些动景更衬托出一种静谧的意境。
6、《鸟鸣涧》这首诗,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衬托出春天山谷月夜的幽静。
7、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8、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
9、王维: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10、人闲桂花落,
11、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12、王维被眼前的美景感动了,于是,他写了一首《鸟鸣涧》:
13、他被当时的人称为
14、在唐代,有一个春天,诗人王维身穿着一件紫色的长袍,缓缓地走出家门。当时,暮色降临,黄昏已经谢去,夜幕已铺开,山路曲曲弯弯。在黑色的夜空里镶了一圈又一圈墨绿,有时被拂过的夜风飘动,发出轻轻的沙沙声,只那么一阵,就消失在无限的宁静之中。王维独自来到山涧中。这时,茫茫夜空,满天繁星像洒在碧玉盘里的珍珠。星星眨着眼,一会儿躲进云里,一会儿又钻出来,像是在跟王维玩捉迷藏。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中,洒下皎洁的月光,山涧中像披了层薄薄的银纱。高耸的桂花树,细碎的桂花轻轻地落着。夜,静静地,整座山好像空空的。王维还看见了明这儿的月亮从东方慢慢升起,似乎惊动了山中的鸟儿,各种鸟儿在树丛间戏舞和歌唱,不时发出一声声的鸣叫,鸟儿们都像轻快地赞颂着这迷人的景色,那婉转悦耳的鸣叫在山涧中回荡……
15、时鸣春涧中。
16、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17、月出惊山鸟,
18、桂花无声的飘落,月亮出来了,惊动了山中睡觉的小鸟,小鸟不停的鸣叫,衬托出春天山谷的幽静
19、据《新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于开元初进士及第后授太乐丞,因坐伶人舞黄狮事被贬为济州同仓参军,直到开元二十三年(735)张九龄执政才返京任右拾遗。对于王维的这段履历,绍籍越文化研究者竺岳兵在其《王维在越中事迹考》中认为:“唐开元八年至开元二十一年将近十五年间的王维原来在吴越漫游。……有充分的理由说他的《鸟鸣涧》、《山居秋暝》、《相思》等名篇作于越中。”王维漫游若耶,触景生情,联想到前人描写若耶溪的名句,欲与古人争胜厘毫,“出蓝”而“胜蓝”,于是有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一联以动写静的精彩诗句。从《鸟鸣涧》诗体现的风格和意境分析,此诗应作于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为王维青年时代的作品。
20、春天的夜晚十分寂静没有声音,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下来。寂静让春夜里的山更加让人觉得空荡。月亮出来了之后,小鸟竟然被月光所惊动,时不时地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
21、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22、《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