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和一窍不通怎么造句
1、[释义]碰着刀口就分开了。比喻事情容易处理;问题容易解决。
2、[例句]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
3、例句:我们班上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能够闻一知十。
4、译文: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5、拼音:chùlèipángtōng
6、反义词:一窍不通。
7、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8、近义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9、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10、一通百通。
11、迎刃而解
12、解释:通:通晓。一个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
13、反义词:一窍不通
14、yíng rèn ér jiě
15、示例:我真高兴,得着两个新鲜的意思,让我对于生活的方法,能~的思索一回。(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16、释义: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17、近义词:畅通无阻。
18、触类旁通(拼音:chùlèipángtō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周·姬昌《周易·系辞上》、《周易·乾》。
19、译文:能够运用所学,从一件事情上,说出其它类似的相同事情,凡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20、近义词: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1、出处:《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22、[释义]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掌握同类的其它事物。
23、出处:战国孔子弟子《论语·第七章·述而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4、[辨析]~和举一反三;都比喻只要了解某方面的事物;就能类推懂得同类的其他事物;有时可连用。但~偏重在“旁通”;指能对同类事物互相贯通;“举一反三”;偏重在“反三”;指从懂得一点类推而知其它;而不限于同类。
25、[语出]《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26、例句:我们学习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7、[近义]易如反掌
28、朱熹通过“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告诉人们读书要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就是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会贯穿起来而达到系统透彻的理解。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掌握理论体系,把握理论精髓,并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理解。
29、[结构]连动式。
30、[辨形]触;不能写作“处”。
举一反三和一窍不通怎么造句
31、[例句]学习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要举一反三;~。
32、[正音]通;不能读作“tònɡ”。
33、[反义]一窍不通
34、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习自练,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35、扩展资料
36、[英译]Bamboo splits all the way down as soon as it touches the knife’s edge。
37、示例:学习要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38、[正音]解;不能读作“jiè”。
39、[语出]《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
40、解释: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41、chù lèi páng tōng
42、译文: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
43、[近义]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44、出处:战国孔子弟子《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45、[用法]含褒义。多用于解决矛盾、困难、纠纷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46、读音:wényīzhīshí
47、[用法]用在寻求知识和学习方面。一般作谓语、定语。
48、近义词: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49、原文: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50、[反义]百思不解
51、闻一知十
52、触类旁通。
53、举一反三
54、出处:南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三》
55、[辨形]刃;不能写作“醱”。
56、触类旁通
57、释义: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它的。
58、[结构]偏正式。
59、触类旁通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常用于学习方面。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60、“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的意思是:能够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举一反三和一窍不通怎么造句
61、读音:jǔyīfǎnsān
62、反义词:一窍不通,一筹莫展,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