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语录体
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2]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3、它们具有深刻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人们的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都有启迪和帮助。
4、孔子的语录包括很多,其中著名的包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
5、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7、【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译: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10、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2、【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3、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14、语录体散文有《论语》、《孟子》、《庄子》、《菜根谈》等。
15、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1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7、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8、己所不知,而不知者,亦吾所不知也。
19、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20、(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1、【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3、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5、温故而知新
2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这些语录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品位的人,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要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要有正义感和责任感。
27、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8、语录体散文,文学术语,是用语录形式写成的以记言为主的散文。出自《中国写作学大辞典第二卷》。
2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0、《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孔子的语录体
3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2、《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
33、道不同,不相为谋。
34、温良恭俭让
3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36、这些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
37、【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38、每日三省吾身
39、【译文】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能力,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4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1、【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2、《长沮、桀溺耦而耕》作者:孔子,类型:语录体散文,成文时间:战国时期,《长沮、桀溺耦而耕》一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浑身散发着“仁者爱人”的孔子,在四处碰壁却志向不改,走投无路却毫不懈怠的崇高精神境界,实令我们折服。
4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44、【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5、【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46、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47、【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48、【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49、(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2、先秦诸子散文发展三阶段:春秋末期:《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战国中期
5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54、德不孤,必有邻。
55、【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5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5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8、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59、【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60、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其言语被称为。
孔子的语录体
6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6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63、《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创作于战国时期,作品体裁语录体散文,作品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作者是孟子及其学生。
6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5、【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6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67、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68、对应的翻译
69、【译文】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坚守节操不动摇,人小遇到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7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71、三人行必有我师
7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7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5、【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76、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77、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8、第一阶段:
7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0、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81、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82、春秋末期:《论语》《墨子》语录体为主
83、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
84、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85、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86、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87、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88、《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有孔子弟子所记.语言接近口语(师生谈话录),没有过多修饰.
89、【译文】学习知识后经常用实践来检验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90、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的语录体
9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学说被誉为“儒家学派”,而他的修身经典语录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其中著名的语录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3、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等。
94、孔子的语录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珍宝,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95、战国中期:《孟子》《庄子》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96、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9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9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01、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0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03、孔子是古代中国的一位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语录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0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05、【出处】《论语·学而第一》
10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8、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10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思维敏捷却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被谥为‘文’。”)
1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11、(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3、(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1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16、语录体的先秦诸子散文有《论语》《墨子》等。
117、见贤思齐,见不肖而内自省焉。
11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19、包括《论语》等经典著作中的言行录,这些语录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哲学和伦理观念。
120、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作者: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是乃仲弓,子游,子夏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全文加以润色。故汉儒曰:论语章句出于子夏。《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孔子的语录体
12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23、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24、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漤矣。
1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6、礼仪仁智信
127、不知生,焉知死。
128、朝闻道,夕死可矣。
129、“语录”二字,早见于《旧唐书》。《旧唐书·经籍志》上《杂史类》有孔思尚《宋齐语录》十卷。自唐以来,僧徒记录其禅师的言谈,多用口语,故称语录。释道原采诸方语录集成《景德传灯录》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录有程颐、刘安世、张九成、朱熹等人的《语录》多种。明·洪应明著有《菜根谈》二卷,亦是语录体。这种文体“词约意明,文简理诣,……其于语默动静之间,穷通得失之际,可以补过,可以进德”。
13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31、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13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33、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134、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3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6、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3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3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3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4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41、这些语录对后人的思想、品德、行为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4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43、【出处】《史记·孔子世家》
14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