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中的吴下阿蒙造句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3、这句话正确的应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意思是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这句话出自宋·司马光《孙权劝学》。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6、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7、卿言多务,孰若孤?
8、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原文: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2、“吴下阿蒙”是出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孙权劝学》中的成语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意思是人没学问现在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
13、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刮目相看:顽皮淘气的小强现在可是大有进步,令人刮目相看了。
15、【解释】
16、扩展资料:
17、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8、《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孙权劝学》是“吴下阿蒙”的出处
19、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0、“刮目相看”和“吴下阿蒙”
21、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2、吴下阿蒙的意思主要用于比喻人学识尚浅。
23、【造句】
24、蒙辞以军中多务。
25、或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26、《孙权劝学》中,孙权现身说法,以自身为例,将自己的情况与吕蒙做对比,以此说服吕蒙,使之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不仅可以增长见识,明事理预判形势,还可以增加思想深度,陶冶情操。《孙权劝学》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言文,吴下阿蒙和士别三日另当刮目相看就出自此等。
27、孙权劝学原文:
28、初中课本有两个引用孙权的典故
2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全文
30、宋代·司马光撰
孙权劝学中的吴下阿蒙造句
31、《孙权劝学》
32、孙权劝学中出现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别三日。
33、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34、孙权现身说法,以自身为例,将自己的情况与吕蒙做对比,以此说服吕蒙,使之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3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6、第一是《孙权劝学》
37、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8、吴下阿蒙: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做吴下阿蒙。
39、“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 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
40、(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
41、第二个引用孙权的典故是: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操对孙权(字仲谋)的赞叹之语,出自《吴历》,在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发扬光大,现在借指晚辈有真才实学。
42、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43、蒙乃始就学。
44、吴下阿蒙,汉语成语,出自《孙权劝学》,在《江表传》中都也有提及。意思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词语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