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是谁
1、顾炎武的学说中注重实用性和理性,深受人们的赞扬和尊崇。
2、因为顾炎武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政治家,他的著作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同时他的书法艺术也颇受欣赏,成为明代书法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
3、所以说顾炎武的老师,有以下这几位:王寅旭、杨雪臣、张稷若、傅青主、李中孚、路安卿、吴志伊、朱锡鬯、王山史、张力臣。
4、年代不同,主张不同。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是清初思想家,李贽是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5、顾炎武十九岁娶太仓王氏为妻,但一直没有生育。顺治六年,纳妾韩氏,顺治七年正月五日生下一子,名曰诒榖,这时顾炎武已38岁。但非常不幸的是,顺治十年,诒榖早殇。在无后为大的旧时代,有没有儿子对顾炎武是一件大事,此后他几次纳妾,一度生子,又再次夭折,令顾炎武悲伤不已。
6、顾炎武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是著名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
7、王夫之: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集大成。
8、自27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9、李贽以离经叛道最著名,黄宗羲主要是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10、顾炎武是自幼勤奋努力好学,他的学问是天赋加勤奋,还有善于学习别人、博采众长得来的。
11、他的老师是嗣祖顾绍芾和嗣母王氏。
12、此后,客居山西、陕西,潜心著述不再入世。在北游的二十余年中,顾炎武遍游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行了万里路,也读了万卷书。
13、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有很多作品,也可以说是作家。
14、他曾经就作过一篇《广师》,列举了自己的老师。《广师》:「”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读书为己,探赜洞微,吾不如杨雪臣;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中孚;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志伊;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锡鬯;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山史;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力臣。至于达而在位,其可称述者,亦多有之,然非布衣之所得议也。”所以说顾炎武的老师,有以下这几位:王寅旭、杨雪臣、张稷若、傅青主、李中孚、路安卿、吴志伊、朱锡鬯、王山史、张力臣。
15、总之,顾炎武是自幼勤奋努力好学,他的学问是天赋加勤奋,还有善于学习别人、博采众长得来的。
16、顾炎武:求真务实。
17、顾炎武出身于江东望族,明末家道中落,他一生下来就出嗣,在顾炎武幼年时,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人是嗣祖顾绍芾和嗣母王氏,她十六岁未婚守节,白天纺织,晚上看书至二更才休息,独立抚养顾炎武成人,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嗣祖顾绍芾字德甫,号蠡源,功名只是一个监生,但他天才俊逸,诗文书法都极好,备受人们的称道。
18、①黄宗羲政治上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19、黄宗羲:民本思想。
20、顾炎武的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21、顾炎武师出于明朝时期。
22、他遵从嗣祖「”读书不如抄书”的训诲,一边读书,一边抄书,每天作读书札记到二更时分方才休息,奠定了他日后在学术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坚实基础。他14岁取得诸生资格后,便与同里挚友归庄共入复社。顾炎武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屡试不中。
23、顾炎武(1613年-1682年)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明朝末年为抗清复明提出主张,后来成了清朝的著名官员和学者。
24、明亡,与归庄等人以匡复故明为志,在南明政权下两次参加武装抗清斗争并决意不与清廷合作。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议修《明史》,拒不就荐;次年,更誓死不入《明史》馆。
25、他的代表作品是《日知录》和《浪淘沙》等,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贡献。
26、②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27、顾炎武还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他大胆怀疑君权,并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他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顾炎武终身为反清事业奋斗奔波,这与国破家亡的经历和他一直受到的良好教育有着密切关系。
28、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地学家。
29、③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认为“气理相依”,认识来源于实践;有朴素辨证法思想.
30、顾炎武师出于明朝和清朝时期。
顾炎武是谁
31、顾炎武(1613年-1682年),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曾化名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朝直隶昆山县(今江苏苏州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
32、他博学多闻,异常留心天下大事,喜欢读实录、邸报之类,还常常抄录下来加以保存。这种读书联系实际的精神,直接感染着少年时代的顾炎武。在嗣祖的督导下,顾炎武从小就习读经史,十三、四岁就研读完毕总结历史成败、兴废得失的皇皇巨著《资治通鉴》。在这同时,又历览了《孙子》、《吴子》、《左传》、《国语》、和《史记》等典籍。
33、顾炎武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建树了承前启后之功。他继承明季学者的反理学思潮,不仅对陆王心学作了清算,而且在性与天道、理气、道器、知行、天理人欲诸多范畴上,都显示了与程朱理学迥异的为学旨趣。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宣告了晚明空疏学风的终结,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
34、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35、他的影响力也很广泛,不仅影响到了当时的社会,而且对后世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36、顾炎武最著名的是主张经世致用,他有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王夫之以唯物思想出名
37、李贽:天之立君,本以为民。表现出对皇权政治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