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爱情句子 > 孟子第六章原文-集锦34句

孟子第六章原文-集锦34句

孟子第六章原文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2、出自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第六章。

3、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他见了我之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4、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5、意思是: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6、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9、《梁惠王》是《孟子》第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论语》一样,原无篇名,后人一般取每篇第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孟子》共七篇,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梁惠王即魏惠王。

10、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11、原文:参见《孟子·梁惠王上》: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1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3、全文完整版孟子劝学:

14、《孟子三章》注释:

15、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1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7、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9、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20、扩展资料

21、池:护城河。

2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4、天下恶乎定:天下要怎么样才能够安定呢?

25、环:围。

26、《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27、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28、节选原文: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2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0、春秋·孟子《孟子三章》原文:

孟子第六章原文

3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33、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34、孟子所谓的四种萌芽:恻隐之心、善恶之心、辞让之心与是非之心,很多时候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的(遇到特定的事情,所产生的特定的萌芽),是还未被自己所真正知晓的,但也不能说这样的人是自认为不能行善的人,毕竟,对于儒家思想而言——人之初、性本善,就算无法及时表达,但也有这样的心路历程,行善从德也是早晚之事。

相关文章:

孟子三章 原文朗诵汇总31句 孟子滕文公下朗读【38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