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小故事一分钟
1、“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2、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忍气吞声”的林肯有一次,美国总统林肯和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遇到一列军队在街上通过。林肯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林肯原想问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那人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这是联邦军队,你真是个他妈的大笨蛋。”林肯面对着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的斥责,只说了声“谢谢”,毫无怒容。
3、”这个故事强调了赠礼的重要性,必须根据接受礼物的人的身份和地位来选择适当的礼物。
4、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5、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6、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7、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8、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9、孝感动天;
10、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11、因为在古代,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小故事也往往具有一定的深意。
12、比如在《论语》中,有一个关于赠送礼物的小故事,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13、可以看到,这个小故事反映了古代文明中礼仪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礼仪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和秩序。
14、懂礼貌的粉粉兔的故事
15、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16、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17、这个故事是古代礼仪严谨的缩影,同时也体现了周朝天子的威严和射箭士的功夫水平。
18、因为古代文明中有许多具有意义的礼仪小故事,比如说《左传》中的“见义勇为”,《尚书》中的“宾礼如仪”,这些小故事不仅能够激励人们践行中华传统文化,更能够帮助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礼仪观念。
19、是有趣的故事,讲述了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应该遵循的一些礼仪规范。
20、孔融让梨;
21、“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22、这些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礼仪问题。
23、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24、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25、例如《孟子》里面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就告诉我们要“孝”,要珍惜家族关系,而《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则鼓励我们待人接物要热情好客,这些小故事也是我们认识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途径。
26、有很多古代文明的礼仪小故事,其中一则是《礼记·檀弓》中讲述的“檀弓之礼”。
27、孔融让梨
28、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29、同时,孔子还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对自己有深刻认识并不断学习才能做到真正的君子。
30、的原因在于,社交场合中的礼仪规范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礼仪小故事一分钟
31、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32、粉粉兔又说:“我们邀请你来踢毽子好吗?”
33、国君非常生气,要惩罚这个农民,但随后有一位谏官对国君说:“本来这个规矩是为了保证官员安全通行,如果农民知道了这个规矩,也许就能避免一些意外的事情发生。
34、程门立雪;
35、因为在古代文明中,礼仪非常重要,因此流传下来了很多关于礼仪的小故事,比如:
36、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37、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38、千里送鹅毛
39、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40、千里送鹅毛;
41、另外,还有一些故事是关于宴会礼仪和行为规范的,如《大荒》中的“七十二候”和《仪礼》中的“三仪式”,这些文明礼仪在古代小故事中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礼仪文化。
42、过,则勿惮改。
43、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44、程门立雪
45、蓝蓝熊摸了摸脑袋,说:“没关系没关系!”
46、亲尝汤药;
47、一天,粉粉兔和蓝蓝熊来到草地上踢毽子,突然,粉粉兔一不小心把毽子踢到了蓝蓝熊的脑袋上,它忙说:“啊!对不起啊,真是对不起!”
48、曾子避席
49、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50、据说周天子每年都要亲自主持这个仪式,要用檀弓射十箭,其中必须有九箭射中靶心。
51、”国君听后,感到有道理,就没有处罚那个农民,反而下令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规矩。
52、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53、小乌龟也礼貌的回答:“小事一桩,不用谢不用谢!”
54、如果在礼仪中射箭不中靶心,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和责难。
55、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56、孔子尊师
57、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58、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59、啮指痛心;
60、据《史记》记载,古时候有一位国君出巡,途中路过一座桥,桥上的官员按照惯例要排队让路,但一位农民却不知道这个规矩,直接驾车过桥。
礼仪小故事一分钟
61、这个故事源自于周朝的礼制,檀弓是一种用檀木制作的弓,用于射箭礼仪中。
62、粉粉兔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大家都很喜欢它。
63、的可以包括:如何在商务场合中表现得得体、如何在婚礼、葬礼等场合中表现得恰当、如何在国际交往中遵循不同文化的礼仪规范等。
64、它们又愉快的踢起了毽子,踢着踢着,粉粉兔又把毽子踢到了河里面,正在晒太阳的小乌龟见了,游下河,帮粉粉兔捡来了毽子,粉粉兔和蓝蓝熊接过毽子,笑着说:“小乌龟,谢谢你哦!”
65、小乌龟高兴的答应了,三个小伙伴在森林里踢毽子,快乐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