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使命的成语
1、清庙之器:qīngmiàozhīqì
2、栋梁之才:dòngliángzhīcái
3、五、不负众望
4、任重道远,勇挑重担,负重前行
5、成语用法
6、近义词:
7、白话释义: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
8、三、不辱使命
9、应该是:不辱使命
10、屈节辱命: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11、释义: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
12、白话释义:有幸完成任务,没有辱了使命。
13、反义词:
14、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15、释义: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16、释义: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17、梁实秋《槐园梦忆》:“她在我们家里工作已经七年,平素忠于职守,约定等我们回来她再成婚。”
18、白话释义: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19、舍我复谁、擎天一柱、栋梁之才、瑚琏之器、清庙之器、同甘同苦
20、匹夫有责
21、敢作敢当
22、【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23、【解释】: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24、释义: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才。
25、不辱使命:指完成使命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26、引咎自责
27、同甘同苦:tónggāntóngkǔ
28、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9、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30、不辱使命,汉语成语,拼音是bùrǔshǐmìng,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出自郭沫若《洪波曲》。
勇担使命的成语
31、各尽其责gèjìnqízé成语解释各:各自,每个;尽:完全;责:职责。指每个人要尽到自己的职责成语繁体各尽其责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各自完成自己的使命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产生年代当代成语近义词各司其职反义词多管闲事、越俎代庖
32、以身作则
33、不负众望[bùfùzhòngwàng]
34、忠于职守
35、【成语】:任重道远
36、站队首,立潮头,当先锋。2冲在前,敢发声,敢拍板。
37、成语屈节辱命指不能完成使命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38、擎天一柱:qíngtiānyīzhù
39、[bùrǔshǐmìng]
40、作宾语、定语;指非常重大的责任。
41、责无旁贷
42、大失所望[dàshīsuǒwàng]
43、[zhōngyúzhíshǒu]
44、白话释义: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45、瑚琏之器:húliǎnzhīqì
46、释义:原指宗庙里的祭器。后比喻可以担当国家重任的人。
47、往来信使:指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人,即使者。双方互派的使者来来往往。
48、恪尽职守
49、任重道远
50、指工作认真负责
51、白话释义: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四、幸不辱命
52、或使之行:所作所为;使:命令,指使。所作所为好像有人指使似的。比喻做事自觉主动
53、二、任重道远
54、【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5、【解释】:任:负担;道:路途。使命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56、一、负重致远
57、舍我复谁:shěwǒfùshuí
58、千钧重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qiānjūnzhòngfù,意思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出自《商君书·错法》。
59、成语不卑不亢春秋末年齐国宰相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百般刁难他,先是让他从小门进城,然后说他是矮子,用最差的饭菜招待他,最后用两个齐国囚犯来羞辱他,均被他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及高超的外交才能所折服,结果楚王自取其辱...
60、唐雎不辱使命
勇担使命的成语
61、释义: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62、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63、言归于好...业就投靠他,曹丕封他为吴王,还想立他的儿子孙登为太子。孙权派沈珩送去很多珠宝与香料。他们约定魏吴信守诺言,言归于好。沈珩不辱使命,回东吴后被封安乡侯
64、【拼音】:rènzhòngdàoyuǎn
65、作谓语;指完成使命。
66、【出自】: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六:“寿昌大笑起来,掉头对着立群说:‘不辱使命!’”
67、成语不亢不卑春秋末年齐国宰相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百般刁难他,先是让他从小门进城,然后说他是矮子,用最差的饭菜招待他,最后用两个齐国囚犯来羞辱他,均被他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及高超的外交才能所折服,结果楚王自取其辱...
68、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