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欧洲,有些心理学家把人格看作是性格的同义词。
2、与人交流。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与人的交流开阔自己的思维和眼界,多接触性格开朗、活泼的人,我们也会受到感染,那么自己的性格也会随着周围的人而改变。
3、个性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在个体生活中暂时的偶然表现的心理特征,不能认为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例如,一个人在某种场合偶然表现出对他人冷淡,缺乏关心,不能以此认为这个人具有自私、冷酷的个性特征。只有一贯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得以表现的心理现象才是个性的反映。
4、多看书多阅读。书里面有许多的知识,当我们静下心来看书的时候,会从中认识和理解到怎样学会去做人和培养优秀的性格。
5、在西方,个性一词源于拉丁语Persona,它有两个含义:一方面,原指演员在舞台上所戴的假面具,后引申为一个人在生命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指能独立思考、具有独特行为特征的人。个性,在西方又称人格。由于个性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西方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曾综述过几十个不同的定义。如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R.S.Woodworth)认为:“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品质。”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认为:“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预测一个人在给定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6、人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基础上,在积极主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形成的在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构成物,是个性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的心理特点。它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又反过来影响着心理过程的进行。每个人的个性特征都反映着他有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性格和气质等。能力是个性特征中最基本的特征,是一个人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个性特征中的核心部分,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了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构成心理面貌的一个突出方面,足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动作,足以区别一个人在质上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气质是一个人行为的全部动力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一个人在情感发生的速度、强度和外部表现,以及活动灵活性上的特点的总和。人的气质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能力、性格、气质三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7、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它比较稳定地反映了个体的特色风貌。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即人的性情或脾气。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稳定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有人大公无私,有人自私自利;有人勤劳朴实,有人懒惰奢侈;有人自尊自强,有人自暴自弃等等,这些都是人的性格特征。当某些特征稳定地而不是偶然地表现在某人身上时,就可以说这个人具有这种性格特征。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要能够顺利、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主要的心理前提是要具备某些能力,能力是人完成任何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品质。
8、个性也就是性格的脾气意思,如果你是一个脾气火爆的人,那人家认为你是一个粗鲁的个性。如果你是一个心里素质修养内涵高的人,人家就会认为你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个性。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性格脾气,与文化修养内涵形成的一种门面招牌,人民就把他称呼(个性),什么样性格脾气的人,就会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做事风格,个人的风格人格魅力!从一个人个性脾气之中,就能看出来,就像普京一样,做事喜欢硬踫硬,这就是他的个性脾气,形成的一种做事的独特风格!日本首相安倍做事,喜欢唯唯诺诺,畏畏缩缩,这也是他平时为人处事的性格脾气,形成的一种风格,这也就是他的个性,所以人民就会说性格决定命运。
9、凡事都不能走极端,其实有些风风火火的人由于口直心快,容易闯祸,并不好,关键是遇事要有理智,而创造性个性目标能解决你的问题。
10、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人生观、世界观、志向、价值观、信念等)
11、研究个性必须探讨它的特性及表现,这样才能把个性心理与其他心理现象区别开来。个性具有以下几方面特性。
12、二个性的结构
13、个性又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他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教育教养内容和方式的塑造。可以说,每个人的人格都打上了他所处的社会的烙印,即个体社会化结果。正如马克思所说:“‘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可见,个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4、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构成。个体的需要是指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者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某种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15、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16、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17、心理学上所谓的个性(又称人格)指的是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心理由两方面组成:
18、个性心理特征
19、就是在心理学中,个性与人格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性与人格是同义词,二者均指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0、自我约束和完善。在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从小事中锻炼自己的独立性,善于接受新的事物,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21、一什么是个性
22、个性的概述
23、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监控、自我控制)
24、街上的流氓黑社会看起来很有个性,黄头发,文身……伟大的历史人物比如周总理,也很有个性,幽默,睿智……我们应该认同哪种个性呢?
25、有耐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半途而废。耐心可以锻炼出我们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恒心。
26、正确认识自己的弱点并改正。每个人都有弱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去改变,只有自己努力去改变与克服,才可以直面挫折,并且用自己的优势去弥补这个不足之处。
27、个性心理
28、在学校教育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每个学生都具有一些不同的、经常表现的心理特征,如有的学生关心集体,热情帮助同学,活泼开朗;有的学生对集体的事也关心,但不善言谈,稳重,踏实,埋头苦干,这不同的行为表现不仅是在班集体中,在其他场合也是如此,因此,这才能把某个学生同另一个学生在精神面貌上区别开,也才能预料某学生在一定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总之,一个人的个性及其特征一旦形成,我们就可以从他儿童时期的人格特征推测其成人时期的人格特征。
29、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成败与否的关键,只有自己随时都充满自信,才会培养出好的性格。
30、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品格,性格,气质等精神方面区别于他们的独特属性;个性是个很时髦很“个性”的词语,但是个性的前面也可以加上别的词语去形容,比如:孤僻的个性,活泼的个性等。即个性也有好坏之分;个性应该这样评价,即一个人的个性既要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不要损害他人和公众的利益。
31、强调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个性的共同性。个性的共同性是指某一群体、某个阶级或某个民族在一定的群体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正是个性具有的独特性和共同性才组成了一个人复杂的心理面貌。
32、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体面貌,是精神和气质的全貌,包括世界观、人生观、论理观、道德观、信念、兴趣、能力等等、、、
33、一、什么是个性
34、稳定性与可塑性
35、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性格脾气,平时做人做事形成的,一种天然生活习惯,与个人做事形成的一种独特风格,人家就会讲你,这个人很有个性。如果你是个没有脾气之人,那人家就会说你这个人没有个性,意思就是:没有个人性格脾气的意思。
36、好的个性应该是个善良,成熟,鲜明的个性,而不是个邪恶,幼稚,庸俗的个性。在当前普遍强调个性的时刻,我们不仅要有个性,更要有个成熟的正确的个性。
37、婴儿出生后只是一个个体,但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个性,尚未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所以,称他们为“未成人”。随其成长,他的内部世界在丰富着、发展着、完善着,最后成长为一个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独立的个体,成长为完全的、现实的、具体的社会成员,形成了全面整体的个人,持久统一的自我,这时他便具备了自己的个性。
38、狭义的个性通常指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即个人独具的心理特征。
39、个性的形成不能完全排除先天因素,但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条件及主观的努力。学校教育、社会环境、职业、个人努力等的不同,使每个人形成与其他人不同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些特点的总和便是个性特征。后天的环境和条件应该从胎儿期就算起。父母的基因、母体的心理、生理素质都会影响到胎儿。这时期是母子共栖阶段,胎儿靠母亲供给一切,母亲心理与生理的变化可以影响到胎儿的心身发展。早期教育要从“胎教”开始的道理即在于此。从婴、幼儿期到12~13岁,一个人的个性就基本上有了雏形,一般到16岁左右个性完全定型,形成一定的个性特征。
40、自己制定创造性个性目标,并逐步不断实现。所谓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
41、人的个性是在先天的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与环境的作用逐渐形成起来的。因此,个性首先具有自然性,人们与生俱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在结构上与机能上的一系列特点,是个性形成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但人的个性并非单纯自然的产物,它总是要深深地打上社会的烙印。初生的婴儿作为一个自然的实体,还谈不上有个性。
42、狭义的人格通常指个人的一些与意识倾向相联系的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有时,甚至仅指个人的品德、操行。
43、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因为构成个性的各种因素在每个人身上的侧重点和组合方式是不向的。如在认识、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反映出每个人独特的一面,有的人知觉事物细致、全面,善于分析;有的人知觉事物较粗略,善于概括;有的人情感较丰富、细腻,而有的人情感较冷淡、麻木等。这如同世界上很难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也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44、由此可见,个性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可塑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履行教育职责时才能有耐心和信心。
45、(这是复制过来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46、个性的意思是:1、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具体表现在气质、性格、智力、意志、情感、兴趣、爱好等方面。2、哲学范畴。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性质。与“共性”相对。造句:他的写作风格使他的作品带有显著的个性。个性的近义词:性格、特性、天性扩展资料:近义词释义:一、性格[xìnggé]释义:在对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如刚强、懦弱、热情、孤僻等。造句:四季的风,它们都有自己的性格,都有自己的颜色。二、特性[tèxìng]释义:某人或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民族特性。引证: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七:“‘看人看势说话’,‘顺风转舵’,毫无原则就是这种人的特点……这种人具有旧商人的特性。”三、天性[tiānxìng]释义: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天性善良。他天性就不爱说话。引证: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十二月二十九日》:“在一个老实人面前,我是已尽自己的残酷天性去磨折了他。”
47、个性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个性倾向性与个性特征。
48、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49、二、个性的特性
50、个性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尊感、自信感、成功感与失败感)
51、关于个性的培养与调整:
52、很明显了!
53、研究和掌握人的个性心理,其目的之一,就是为教育实践服务。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至今被人们所重视,并成为教育教学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这里的“材”就是指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并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和教学的主要依据。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成功,无不是建立在对教育对象个性特点的深刻了解之上,并能根据其个性特点采取教育教学措施,从而获得了好的教育成果。
54、个性的特性
55、独特性与共同性
56、一是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它是人的行为的潜在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不尽源泉。需要是人对一定客观事物的渴求或欲望。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如饥渴时求饮食,寒冷时求衣被,孤单时求伴侣,疲劳时求休息,其中饮食、衣被、伴侣、休息是需要,而采取行动以获取这些需要的直接动因就是动机。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一个人无论从事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具体工作,只要他是感兴趣的,他就一定会积极地、兴高采烈地、富有创造性地投入进去,并容易做出成绩来。
57、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处处锻炼自己的个性,比如在群体中遇到共同问题,自己必须立即考虑应如何处置,但不发言看别人如何处置,以判断自己的能力。
58、尽管如此,个性或称人格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非常复杂,随着社会现实和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变化,年龄的增长,主观的努力等,个性也可能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特别是在生活中经过重大事件或挫折,往往会在个性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个性的变化,这就是个性的可塑性。当然,个性的变化比较缓慢,不可能立竿见影。
5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
60、要自我定位,作为一个个体独立于社会其实挺难的,因为你的世界里不可能只有你自己,要与周围的人建立一种微妙的关系。
61、自然性与社会性
62、性格特点有开朗、活泼、积极乐观、热情有爱、诚恳待人、倔强、暴躁、冲动、坚强、机智敏捷、沉着冷静等
63、怎么培养出好的性格
64、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65、再者不管遇到什么,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要记得没有过不了的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