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固有一死的课文
1、原文选段:
2、扩展资料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报任安书》的名句。
4、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这句话应该是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提到过的人物张思德,在延安劳动中牺牲,毛主席提出要向张思德学习,张思德牺牲重于泰山,,在当时也有许多汉奸和卖国贼,这些人死去就比鸿毛还轻,我们要做一个死后重于泰山的人。
5、出自小学六年级课文《为人民服务》
6、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榜样,仿效这种体裁修史相继而起。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7、“轻于鸿毛,重于泰山”是一个成语,全句是“红颜易老,轻于鸿毛;家贫如洗,重于泰山。”这个成语形容一些看似微小的事情可能会对重要的事情产生重大的影响,比方说红颜易_
8、出自小学六年级课文《为人民服务》。
9、出处《报任安书》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作者在信中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文章发语酸楚沉痛,笔端饱含感情,是一篇不可多得奇文,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10、不是人的一生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原句应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一课《为人民服务》。
11、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张思德的名言。
1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3、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本来就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司马迁当时为出征匈奴被俘虏的李陵辩解,被汉武帝定罪,司马迁为了继续完成《史记》这本著作,于是屈辱地选择了接受宫刑,这才有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14、意思: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
1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说的,这句话出自他写的《报任安书》,他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自己在遭受宫刑前后内心的痛苦,提出了个人的生死观,表现了他为实现可贵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精神。
16、假如我伏法被杀,那好像是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根毛,同蝼蚁又有什么区别?世人又不会拿我之死与能殉节的人相比,只会认为我是智尽无能、罪大恶极,不能免于死刑,而终于走向死路罢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17、《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
18、自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后世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西晋的荀勖适应新的要求,将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
19、《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0、原句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意思是: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依靠的东西不同啊。
21、主题思想:
22、扩展资料:
23、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2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5、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26、人物成就:
27、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歌颂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8、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29、意思是: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依靠的东西不同啊!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污辱祖先,其次是自身不受侮辱,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脸色而受辱,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言语而受辱,再次是被捆绑在地而受辱,再次是穿上囚服受辱,再次是戴上脚镣手铐、被杖击鞭笞而受辱,再次是被剃光头发、颈戴枷锁而受辱,再次是毁坏肌肤、断肢截体而受辱,最下等的是腐刑,侮辱到了极点
30、出自汉代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也称《报任少卿书》。那一段话的原句如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关于人固有一死的课文
31、后来,毛泽东根据战士张思德为人民服务而牺牲的实际写了一篇《为人民服务》,在这篇文章中引用这句话来赞扬张思德的牺牲重如泰山
32、原文如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33、作者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文章发语酸楚沉痛,笔端饱含感情,是一篇不可多得奇文,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34、司马迁受宫刑,忍辱负重,就是为完成史记这部著作,给后人留下历史真相,他的历史史观也多被史家大加赞赏。
35、这是我向来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地位,使人们会这样地看待自己。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用死追求的目的不同啊!
36、意思是人反正都是要死的,就看你死得是否有意义。比如: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重于泰山。又如: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等,他们的死就重于泰山。那些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只讲别人对他怎样,从来不想付出的人,就是死了也没人觉得可惜,这样的死就比鸿毛还轻,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