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孙中山的历史评价
1、若非当年苏联之力,孙先生斗不过北洋军。
2、有理想固然要去拼尽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军阀混乱的时代,万万同胞陷于水火之中,这时孙中山提出了让人们看到希望的“三民主义”,他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能够“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虽然三民主义给了中国人民精神上支持,并激起了中国人复兴中华的呼声,越来越多的人顺应着他的思想而聚结一起,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但当时的政治力量错综复杂,三民主义的实施有着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为实现自己理想他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对袁世凯、段祺瑞、陈炯明一类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对革命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泛力,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不够,在这样的局面下,他依然采取盲目而冒险的几次行动,但屡次失败,武昌起义也是偶然成功,但他没有直接参与,孙中山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不能容忍自己的错误,进而促使他盲目冒险的行动,这也反应出他另一面的性格“固执”。还有一点也突出他“固执”的一面,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当时同盟会经过商议并没有得到完全通过,黄兴也执反对意见,但最后孙中山还是自行通过,采用青天白日旗的。
3、历史评价是革命之先行者。
4、从政治角度看组建革命政府,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为时事所趋,为革命志必然,但组建革命政府是接纳太多封建残余势力,是以政府无力,军阀割据,国家动荡,此为时事所迫,于先生大义无关,
5、从革命角度看他领导中国新时代的潮流,以毕生的精力完成民族的伟业,带领当时中国先进思想的仁人志士,以推翻封建旧制度为己任,以创建新社会实现民族民族、民权、民生,构建共和,天下大同为梦想,开中国先进革命之先河,可称功在千秋
6、正因为孙先生有名无实,才几十年失败。
7、革命先人一步,成果多靠他人。
8、名高天下却乏组织才干,少军事制胜能力,无经济利民之方。
9、至于他的性格我可以给个全优,正直善良、善于交际、忧国忧民、独立自主。但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分析,他还是有一些微不足道的瑕疵存在的,理想主义和他固执的性格
10、孙中山,他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无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为了改造中国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11、无愧国父之称,为革命志之精神,为民族之大义,鞠躬尽瘁,
12、武昌大起义,实力不如北洋袁世凯。
13、从军事角度看,先生无此之天赋,有政府而无军队,有虚名而无实权,不能以军辅政,以军肃政,政从军出,军政合一,构建以新思想为中心的军事力量太迟,不能兼顾全局,更不用说统一南北,肃清军阀,驱除列强,建立民主政府,当无愧先生孙文之称。
14、早年闹革命,烈士是同僚自个在国外。
15、作为领袖来讲,孙先生并不卓越。
16、他的一生,为了中国的革命和三民主义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呕心沥血。他不是一个权力欲望强的人,他只想尽力为国家民族做事,他是一个革命浪漫主义者、理想主义者,他不擅长权力斗争,他心胸宽广,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得到穷苦百姓和进步人士的支持。
17、晚年大北伐,靠的是苏联出枪出钱。
18、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故而,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19、当然孙中山的丰功伟绩大家熟知,我也不再加颂扬了,我只是通过自己的分析,将自己愚钝的想法表达出来而已,也许是笑料,望各位朋友多交流。
20、历史沧桑,事实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