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好句子 > 李鸿章的思想主张-58句优选

李鸿章的思想主张-58句优选

李鸿章的思想主张

1、于是他本人努力兴办洋务,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成为这项事业中引人注目的重要人物。

2、可以看出,为了维护封建纲常,张之洞可谓呕心沥血,不遗余力。

3、他14岁为秀才,16岁中举人,27岁成进士,因廷对策不死守一般的格式,被授翰林院编修,从此进入官场,历任浙江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四川学政、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

4、该书非常重视收录清代尤其是乾嘉以来直至当世的学术著作,分经、史、子、集、丛书五部,每部之中又分为若干类。每一类中的书籍,以时代先后为序,其中再分小类,不另立名目,门类井然而不流于琐碎。

5、因此在张之洞门下游学的人,都暗自庆幸求得了为学读书的方法和路径。

6、每部书名下都注明作者姓名(当世著作,只署“今人”)及当时习见的版本,重要的书后略加按语,三言两语指明阅读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7、但是,面对大门洞开、西方文化逐渐渗透的局面,张之洞感到痛心。

8、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宗旨,中国具备了祖宗传下来的纲常名教等经世大法,再学习西人在制造术等方面的长处,以补我之不足,便可“高枕无忧”了。

9、第四部分

10、书后附《别录》与《清代著述诸家姓名略》。

11、张之洞不仅教以读书之法,还亲自制定“一切章程”,巩固读书效果。

12、为维护传统制度,延续儒家纲常尽了最后一份力。

13、我国传统时代的书塾和书院,利用学习书目指导学生阅读文化典籍,灌输儒学思想,其作用“润物细无声”而又无微不至,到张之洞写成《书目答问》,这种功能更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14、原文出自《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是洋务派的主流观点,关于核心主张,李鸿章在这个折子里接着就提到了: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也就是说中国要自强,只需要学习外国的技术(师夷长技)就可以了,其他方面不需要做改进和变通。

15、光绪初年参与朝内清流派的政治活动,对外标榜反抗侵略,对内议论时政得失,批评某些权贵。

16、义和团运动时,张之洞积极参与“东南互保”,镇压两湖地区反洋教斗争和唐才常自立军起事,后调任军机大臣,掌学部。

17、尤其对“兴民权”,他更咬牙切齿地痛恨,认为它菲薄了纲常名教,是委弃根本的表现,声称民权之说一兴,必然导致愚民高兴,乱民大作,“三纲五常”行不通,天下大乱,最后人类毁灭。

18、从客观上讲,《书目答问》在当时对新学和新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抵制和阻碍的作用。

19、早在同治十三年(1874)任四川学政时,他就批评生童不知读书,认为这里地处西部边远地区,未经教化,于是,他与前总督吴棠会商,奏请设尊经书院,选取各郡、县优秀的青年人在那里学习,聘请名儒讲授课程、管理学生。

20、李鸿章从19世纪70年代起,进一步扩大洋务事业,因标榜“自强”进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同时,又著手筹办北洋海防,以外购为主,自造为辅,于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军。为培养“自强”“求富”所需人才,还创办各类新式学堂,并派人赴欧美留学。所有这些洋务事业,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外力量对比悬殊的格局,使李鸿章产生了严重的“惧外”思想,在对外交涉中始终坚持“委曲求全”的方针。1901年11月去世。谥文忠,晋封一等侯。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21、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谥文忠,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1877年10月3日,李鸿章筹办开平矿务局。

22、第三部分

23、张之洞在其中所列书籍,主要是在经史与词章考据之学方面。

24、但是,在张之洞看来,学习西方的技术只不过是手段,而最终应该是学习他们的富强之术,使国家强盛,对外可以抵御侵略,对内可以化解矛盾,从而“卫我天朝,卫我道统”。

25、他坚信中国的文武制度优于西方,必须“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这才是“道”,是“目的”,在本体上仍然坚持儒家的伦理纲常,必须坚持“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

26、年调任湖广总督,大办洋务,开办汉阳枪炮厂、制铁局,设立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并筹办南段芦汉铁路,重、轻、工、矿企业并举,成为后起的洋务要人,堪与李鸿章分庭抗礼。

27、年戊戌变法时,张之洞采取支持的态度,他希望通过变法改变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曾捐银5000两,加入康有为在北京设立的“强学会”;

28、但当变法兴起,民权、平等思想渐渐被人们接受后,张之洞却不禁“拍案而起”,他退出“强学会”,查封《时务报》,压制维新运动,还赶写了长达4万多字的《劝学篇》,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纲领性思想,抨击变法维新思想是“邪说暴行”,指责他们已经“横行天下”。

29、张之洞不仅自己一生践行儒家思想,而且竭力向青年灌输传统的纲常伦理,以致于他被后人称为儒家“纲常的卫道士”。

30、《书目答问》于清光绪二年(1876)问世。

李鸿章的思想主张

31、停战后,张之洞对和法军言和感到耻辱,于是暗自发愤图强,设广东水陆师学堂,创办枪械厂,开通矿务局,又创立广雅书院,文教武备一齐抓。

32、这就是典型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论,虽然张之洞深信不疑,但在新思潮的撞击下,它显得苍白无力。

33、作为清末大臣,应该说张之洞是有所作为的,他食大清俸禄,清政府的政治舞台又为他施展雄才大略提供了尽情表演的机会。

34、他在年轻时期就博览群书,记忆力超绝常人。

35、张之洞后来在商办京师大学堂,制定有关章程时,上奏说:不论何等学堂,办学宗旨,都要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础,使学生思想归于纯正,然后再接触西学,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技艺,日后才能成材,教育就应这样造就通才,谨防产生弊端。

36、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李傅相”“李文忠”

37、第五部分

38、在张之洞的眼中,儒家的纲常伦理是正人心之根本,是中国几千年神圣相传之圣教,是一切礼政的源本,是万万去不得的。他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时,认为也应该学习西方,举办工商业、学校报馆等活动都可变通实行,也讲“务通以开风气”,但仅仅是学习西方的富强之术,这些仅仅是器,是手段。

39、年中法战争时,张之洞由山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起用老将冯子材、王孝祺等,击败法军,收复镇南关、谅山等地。

40、《书目答问》列举书籍2200种左右,用以指示治学门径。

41、李鸿章(1823~1901)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后扩大洋务事业,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民用企业。又筹办北洋海防,以外购为主,自造为辅,建成北洋海军。

42、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清王朝紧闭的大门被枪炮强行打开,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儒家的伦理纲常面临挑战时,张之洞挺身而出,他竭力维护清朝领土和主权完整,为了挽救清王朝,鉴于当时中国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西方的现实,他打出了向西方学习技艺的旗号,认为如果一味守旧,拒绝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是不知变通的表现,将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43、又为上海《时务报》捐款,并下令湖北各省各衙门按期订阅。

44、《书目答问》使青年人在玩索传统典籍的同时,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染,他们也自然而然地与张之洞一样,成为儒家纲常礼教的维护者。

45、所以,张之洞的洋务活动在本质上仍然维护封建制度,坚持儒家的伦理纲常。

46、丧权辱国、割地赔款。

47、张之洞(1837—1909)字香涛、孝达,号壶公、无竞居士,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

48、年,崇厚与俄国擅自签订丧失领土和主权的《里瓦几亚条约》十八条,张之洞极力反对,上疏奏请斩崇厚、毁弃条约,最后清政府剥夺崇厚官职并将其治罪,改派他人为使俄大臣,讨论修改条约。

49、从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同年,署理两江总督,调集淮军数万人赴中原对捻军作战。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次年,授湖广总督。其后,采取“就地圈围”、“坚壁清野”等战略,相继在山东、江苏间和直隶(约今河北)、山东间剿灭东、西捻军。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达25年之久,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

50、光绪八年(1882)法越事起,他上书十六条,建议速派军队、使者去支援,才可居中调解,早为预防。

51、第二部分

52、守旧派排斥一切西洋之物,维新派要开议院,与君分权,革命派要把皇帝拉下马,革了传统政治,文化的命,张之洞恪守三纲五常的古代训令,既反对守旧派的顽固,也反对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进步,算是晚清政坛中一个稳重的人物。张不仅在思想上有所作为,在学术和事功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成绩。比如说书目答问,犹轩语,劝学篇等。重要的是,他的书目答问和劝学篇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梁启超都说看了书目答问才知道学问是什么。至于著名的中体西用思想虽然现在被人认为不够进步,但在当时有极多的人附和,甚至于到了民国,陈寅恪还服膺这一主张。还有他在山西广州湖北的政务,政绩也很出色,尤其在湖北主政期间兴办洋务企业,初步奠定了湖北的工业基础。同时他不仅创办汉阳铁厂,还有枪炮厂,纺织厂等等,算是系统的工业体系。

53、张之洞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积极筹办尊经书院、广雅书院,商办京师大学堂,以期培养出一批国家通才,他希望这些人心术纯正、拥护封建制度及相应的儒家伦理纲常,而又技艺纯熟,以撑起清王朝这座即将倾覆的大厦。

54、李鸿章(1823~1901)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1860年,统带淮扬水师。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同治元年(1862),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沪,自成一军,是为淮军。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地方实权既握,又于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使淮军在两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后淮系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李鸿章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后组建为常胜军)出犯太平军。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55、第一部分

56、对于生童“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的提问,张之洞撰写了《书目答问》等书作答。

57、总目与别录相辉映,由浅入深逐渐领悟读书途径。

58、李鸿章是清朝晚期的一个重要人物,是推动自强运动的主要主要官员,可以说是哪个时代的思想比较先进的人,但是清朝进入晚期,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可能进行彻底的改革,只能是修修补补,维持腐败的统治,造成了时代的悲剧。

相关文章:

孔夫子拜师后语的下一句优选汇总23句 很有个性的男孩名【优选72句】 形容婚礼场面隆重的唯美句子 【116句文案】 小学生振奋人心的句子汇总73句 描写翠鸟细致生动的句子 【精选36句】 描写傍晚暮色的句子 -摘抄163句 一起看日落的唯美句子 夫妻白头偕老的唯美句子 优选汇总124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