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好句子 > 汉乐府名词解释-通用30句

汉乐府名词解释-通用30句

汉乐府名词解释

1、乐府成为诗名以后,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含义依然保留下来,宋代以前凡称乐府者,一定与朝廷音乐机构有关;歌诗泛指一切有音乐舞蹈表演的诗歌,只有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的歌诗才能称之为乐府;歌行出自乐府但又不等同于乐府,带有音乐性质,但又偏重体裁而言,具有乐府体裁的特点,但又七言非乐府长歌;区分乐府和词主要看句式如何,若是齐言,属于乐府诗,若是长短句,属于曲子词;

2、很多啊,汉语,汉族,汉服,汉人,汉朝,好汉……

3、张王乐府是指中唐诗人张籍和王建。明代胡应麟《诗藪》以“元白长篇,张王乐府”并称。他们都是新乐府运动的重要成员,他们创作的乐府诗,继承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的优良传统,

4、乐府是中国秦、汉至隋代的宫廷音乐机构,掌管宴会、游行时所用的音乐,也负责民间诗歌合乐曲的采集。后世亦指有关音乐文学的体裁。  作为诗体名的“乐府”最早即指后者,后来也用以称魏晋到唐代可以配乐的诗歌和后人效仿的乐府古题的作品。

5、这个就要联系生活实际和历史状况来填,那么就有汉族,汉人,汉朝,汉国,汉文化,汉宫,汉服,汉王,汉地,西汉,东汉,前汉,后汉,汉文,汉字,汉水,两汉,

6、乐府诗: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

7、魏晋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8、乐府机构存在论一百多年,到哀帝刘欣时被废止。但并不能因此就消除乐府建立以来的影响。从武帝以后,已形成一种采集民间歌谣的传统,直至东汉光五帝刘秀、和帝刘肇时还保留着“观纳风谣”的习惯。现存的汉代乐府民歌,并不完全是官家所保存的,也有私家收藏的,于此也可见“采诗”的影响深远。“乐府”这一名词,以后就由机关名称变为诗体名称,广义地说,人们连那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袭用乐府旧题并不入乐的诗,都统称为“乐府”。这些保存下来的作品被宋人郭茂倩收编在《乐府诗集》中。

9、汉族、汉字、银汉、莽汉、神汉、星汉、醉汉、东汉、西汉、汉姓、铁汉、汉语、懒汉、老汉、汉学、霄汉、硬汉、呆老汉、汉钟离、河汉桥、汉阴诮、汉阴老、汉祖风、汉档房、汉案户、汉中市、汉民族、汉阳江、阿罗汉、武汉市、望汉月、田舍汉、硬铁汉、丈夫汉、智短汉、自了汉、迭罗汉、担板汉、达巴汉、广汉羌、关汉卿、赤脚汉、后汉书、汉文帝、汉皋珠、汉碑额、汉乐府、汉景帝、汉学家、汉田郎、汉东流、汉帝台、汉武泉、汉宫妃、汉帝杏、汉武台、流浪汉、泥担汉、男子汉、门外汉、墙外汉、秦汉子、老山汉、懒汉鞋、罗汉豆、罗汉菜、罗汉床、瞒人汉、罗汉松、阶下汉、汉高祖、李维汉、瞌睡汉、擂家汉

10、乐府是汉武帝刘彻正式设立的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从汉初到武帝,由于采取了一些列措施,汉王朝出现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局面,西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及外乐不断传入,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看,都有可能也有需要建立地主阶级的“乐教”系统。乐府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情况而设立的。

11、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12、新乐府[xīnyuèfǔ]生词本基本释义详细释义[xīnyuèfǔ]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体诗。虽辞为乐府,已不被声律。此类新歌,创始于初唐,发展于李白、杜甫,至元稹、白居易更得到发扬光大,并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13、以短篇七言歌行体为主要体裁,揭露并#击统治阶级的荒淫暴政、穷兵黩武,以及藩镇混战的罪恶,同情广大人民遛受剥削、压迫的不幸遛遇,题材广泛,主题深刻。

14、这两位诗人是张籍和王建

15、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较《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称为乐府双璧。

16、《汉书艺文志》记:“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17、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

18、艳是序曲或间奏,其音调委婉、华丽而抒情;曲是大曲的主体部分,一般由多节歌词组成,可以反复使用相同曲调或用不同曲调分别演唱几段歌词,解是各歌唱段落之间在器乐伴奏下的舞蹈部分,作品的解数与歌词的段数有关,有人认为“解”取“分解”(歌曲)之意;趋是乐曲的尾声,一般是快速热烈的。相和大曲中的高潮部分,沿袭了先秦时期古老的音乐术语,被称为“乱”,一般也出现于大曲接近结束时。相和大曲的这种结构,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保存的《陌上桑》、《艳歌何尝行》等作品中有着非常清晰的体现。

19、有些乐府来自民歌,但乐府作为宫廷乐章,不宜再称作民歌,只有少数杂歌谣辞例外;乐府虽与音乐有关,却与音乐文学不相等同,具有音乐形态的乐府属于音乐文学,已经失去音乐形态的拟古乐府和准备获得音乐形态的新题乐府不能视为音乐文学。

20、“乐府”的名词解释是:古代时的音乐行政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

21、相和歌与舞蹈、器乐逐渐融合,又演变为相和大曲的高级形式。相和大曲是一种多段体的大型歌舞,结构复杂,一般由艳、曲、解、趋几个部分组成。

22、相和大曲的各个部分组合比较灵活,例如:《碣石》只有艳、曲;《白头吟》只有曲,另有高潮乱;《东门行》等则只有曲。

23、乐府,中国古代民歌音乐。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24、内容上,它比较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作品中且出现了处于低层的反抗者的形象,形式上,它冲破了《诗经》四言的格式,兼以杂言,显得错落有致,便于表达复杂的情节。乐府诗所具有的现实性和政治性,以及形式自由变化的多样性,都对后世诗歌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国文学史上显示了它特有的光彩。

25、它的任务是采集歌辞、训练乐工、制作乐谱。将采集的歌辞予以配乐,供统治者祭祀及朝会宴饮时演奏之用。从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以“观风俗,知薄厚”,武帝“采歌夜诵”,以考察“政教得失”等记载来看,说明当时设立乐府,不仅是供统治者敬神、享乐,也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

26、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十二类中的七类里,雅乐在《郊庙歌辞》类,《铙歌》十八曲在《鼓吹曲辞》类,民歌主要在《相和歌辞》、《舞曲歌辞》和《杂曲歌辞》类。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27、乐府是按乐曲的性质分类的,其中如《鼓吹曲》、《相和歌》、《杂曲歌词》等都是。它们较多地来自民歌“俗乐”。汉代在文学上是辞赋独盛,而文人诗歌则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可是,民间乐府却成了当时诗歌领域里一朵独放的奇葩。

28、汉武帝采诗,除为考察民隐外,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以供娱乐。

29、西汉设乐府令,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30、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汉代。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参阅《汉书·礼乐志》。

相关文章:

汉赋四大家记忆顺口溜汇总163句 汉赋四大家都有哪四个-摘抄60句 道法自然的名词解释是什么【80句精选】 汉赋代表作名句86句 中国的朝代顺序顺口溜夏商周秦汉优选126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