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经典句子 > 精选端午节的民间故事50字【128句】

精选端午节的民间故事50字【128句】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50字

1、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到汨罗江,百姓们十分尊重他,为了不让鱼虾咬蚀他的尸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还划着像龙一样的小舟驱赶着河里的鱼虾,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五月五日这一天称为端午节

2、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3、第三个传说是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时,百姓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唐宋以来,这项活动已非常兴盛,参加歌舞者有时多达数万人,从晚上一直到白天才结束。然而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这种习俗发生了变化,火把也逐渐演变成了彩灯。其实,一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仍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4、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的节日,我们要好好传承和发扬。

5、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享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寒。

6、屈原投江

7、端午节传说源于我国古代,讲述了屈原为民请命、投江自杀、百姓煮粽子以避蛟龙吃人等故事,后来被解救,成为龙舟竞渡、挂菖蒲、吃粽子等传统习俗。

8、还有小伙伴疯玩,甜甜糯糯的花生红枣蜜豆粽子,还有香喷喷的鲜肉粽子

9、小时候过端午节,那叫一个开心啊!以至于现在每每到了端午节就会想起…以前的节日,物资很匮乏,但内心很充盈,因为有外公外婆准备的雄黄酒擦耳朵,以防被小虫子叮咬,艾叶煮水洗澡印象最深刻。

10、端午节就是古人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屈原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在劝说国王无效之后,感觉自己一腔抱负无处施展于是投江自杀了。

11、端午节最有名的故事是关于屈原的,屈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为了国家的民族团结和统一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最终被流放和谋杀。

1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

13、为了纪念他,人们将端午节定在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采草药、着艳衣、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成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14、有关端午节的故事(三):

15、关于正月十五元宵节来历,自古之今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其中有三种说法流传较广。

16、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

17、端午节传说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屈原投江和龙舟竞渡。

18、有关端午节的故事(二):

19、这第二个传说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根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而在古时没电来照明,“点灯”这件事本身就具备很强的仪式感,故上元节人们要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来赏灯,燃放烟火,载歌载舞,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20、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敬佩屈原的人品和才智。因此,我们家每年都很重视端午节,一定要包粽子以此纪念屈原。

21、纪念孝女曹娥。

22、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期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

23、有关端午节的故事(五):

24、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最终在进城观灯的民众中见到了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张灯放焰火的习俗。

25、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处,令度尚为之立碑,又令其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26、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27、端午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包粽子吃粽子,还有绿豆糕也点端午节的时令食品。据说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缅怀和纪念屈原,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到端午节前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一起动手包粽子。

28、龙舟竞渡,则是源于古代民间的一种测验和增强水上作战能力的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一项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在端午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龙舟比赛。

29、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30、传说天上有位天官,在民间他又被称为“福神”。每年的正月十五,天官会降临人间,视察民情,赐福定罪。古人以为通过灯火能够跟神明沟通,所以在这一天张灯结彩欢迎“天官赐福”,期盼他为百姓带来福气。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50字

31、(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联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32、有关端午节的故事(七):

33、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六):

34、答:端午节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儿就是纪念屈原呗,为了纪念屈原,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35、端午节,中国传统的民俗大节,有赛龙舟、挂艾草、食粽子、拴五色丝线等等。

36、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四):

37、端午节还有其他的故事,比如说《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和许仙等等,都是非常动人的。

38、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39、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包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逐渐形成一种仪式。

40、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41、曹娥寻父尸

42、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配香囊。主题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驱除毒虫、邪魔。

43、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尸身。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龙虾蟹吃,人们纷纷往江里扔饭团、倒雄黄酒。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44、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45、纪念孝女曹娥说

46、唐朝的大人物屈原。他是非常热爱它自己的人民。就这样伟大的屈原被人活活逼死在这个悬崖下面。在这一年里,端午节的来历被人深深地记在脑海里。

47、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传说起源于诗经时代的屈原,他为了抗议朝廷腐败而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都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划龙舟、食粽子、挂艾草等活动,以防止恶鬼侵扰和瘟疫流行。

48、北方大多是吃粽子,煮鸡蛋,早晨起来采艾蒿,要用艾蒿水洗脸,一年平安健康,窗上门上挂五颜六色的纸葫芦和艾蒿,小孩子手上带红绳,南方多是塞龙舟,吃粽子。

49、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码年的端午节走印章非常深刻,我想体会包粽子的快乐便向妈妈要求,让她教我包粽子,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得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三角是否匀称,我都揉成一团球了,妈妈看着我地杰作哈哈大笑起来,难忘的端午节

50、我们这里的端午节,习俗主要是食粽子,各种馅料的,因为我们是北方,主要是甜口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每当端午节奶奶都会包粽子,农村的大锅煮上一大锅,最好吃的当属粽子锅里的鸡蛋啦,粽香十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奶奶年龄也大了,我也来到了城市,现在再想吃到那么正宗的粽子已经很难了,怀念!

51、端午节传说丰富多彩。

52、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里饿殍却要粉饰太平。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

53、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

54、相传,屈原是楚国贵族,因不满楚国内外政治腐败而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都会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挂艾叶,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敬意。

55、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好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56、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诗人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眼见国破家亡,老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57、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屈原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怒沉汨罗江而亡。人们为防止鱼类呑食屈原遗体,向江中投食粽子和划龙舟。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58、屈原是一位忠臣爱国的人,他为了国家利益,多次忠言进谏,但却被陷害流放,最终投江自尽。

59、龙的节日说

60、端午龙舟赛,屈原投江死,民间扒龙舟,纪念明君志。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50字

61、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62、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龙舟节。据传说,端午节源于我国春秋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因怀念故国而投江自尽,群众为了不让他的身体被鱼虾啃食,于是划船打鼓救援,后来便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端午节。端午节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习俗。

63、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64、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源于古代中国的民间传说。传说古时候,有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一片奸佞和政治黑暗的环境下,被贪官污吏诬陷和流放,屈指南飞,最后投身汨罗江而死。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虾野狗侮辱,人们纷纷划船捞起屈原的遗体。由于汨罗江水流湍急,怕屈原的身体掉到江底,百姓就纷纷向江里扔入糯米饭、艾叶等物,以免蛟龙水兽叼走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把这种做法发扬光大,并把吃粽子、喝雄黄酒、系艾叶等风俗活动流传至今,就成了端午节的传统。

65、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流传最广的一种是纪念屈原

66、传说屈原死后,老百姓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的还拿出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因此,在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的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时过境迁,人事物非,可端午节一直流传至今,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文化

67、哪里是端午,不过是思念糯米的软糯和香甜,体现的不过是我们团圆的美好,端午以节日之名,勾起的不过是我们的思念之情。在外工作,每天的忙碌让我们很难有时间去关心父母,去和家人团聚,一起好好吃顿饭,而节日的到来,一来放松了心情,二来可以和家人好好团聚,就算离家远的,在端午到来之际,可以给家里的父母打电话寄端午节礼品,然后吃着父母寄来的粽子,这是很幸福的事情!很庆幸在忙碌的生活中有这么多节日,让我们一边努力一边甘之如饴

68、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69、另外还有吴越相争和众人观赛的故事,丰富多姿的端午节传说,让人们更加热爱这个节日。

70、正月十五元宵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71、其中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氏之乱”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权旁落,密谋叛乱,齐王刘襄联合周勃等功臣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代王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之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

72、他主张不受秦国的威胁,不向秦国低头,不向秦国投降,显示出他高贵的品质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所以就端午节吃粽子的事情

73、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八):

74、越民族图腾祭说

75、(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76、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77、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因为在古代屈原含冤在5月初5这天投江而亡。后人在每年的端午节这天包粽子丟江祭祀屈原。

78、相传汉武帝宫中有位名叫“元宵”的宫女,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假借占卦,称火神奉玉帝之命,将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

79、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80、汉武帝听闻此事,大惊,急忙叫来东方朔求问,东方朔告诉汉武帝,唯一的解救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全体臣民张灯供奉,并允许臣民出门观灯,满城灯火,才能骗过玉帝和火神,而宫中人等也可以混在民众之中躲避灾难。

81、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82、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83、很久以前,宫里有个姑娘名叫元宵,她做的汤圆最好吃,正月十五这天,她为了和父母见面,带着汤圆见面,这天就叫元宵节了。

84、《屈原》是端午节最早的传说,源于屈原的离奇遭遇和众人赛龙舟的传统活动。

85、元宵节相传很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什么元宵又被人们称为汤圆呢?据传说民国时期自袁世凯做了大总统时,他就把元宵改成了汤圆,意思是元宵的元与袁谐音。

86、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因此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期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87、传说屈原投江身亡,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忠诚的爱国诗人,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抵御疫病和瘟疫。而屈原投江的原因有说受到朝廷的排挤,也有说是因为爱国,为了反抗弊政而自杀。在这个神话故事中,端午节也成为了各地百姓的传统节日,集中了民间的智慧和文化。

88、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的活动,而且还会把菖蒲和艾草挂在门口,据说能够驱邪避恶。

89、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90、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50字

91、端午节印度深刻的事那还是八十年代前的事了,记得小时候,吃粽子,包粽子是很快乐的事了,听奶奶说,他们那时候的苦日子,吃粽子更是只有大地主家才能吃的,对于老百姓来说更是望尘莫及了,所以每到端午节吃粽子时我都能想起奶奶说的话,更想念奶奶,从那以后,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更让想念我的奶奶。

92、端午节有很多故事,非常有意义。

93、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94、纪念屈原;

95、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96、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之后子胥投奔吴国,带吴伐楚,五战五胜,攻破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推荐,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97、端午节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屈原。宁肯跳江死,也不屈服于世俗使自己的洁白品质污染。

98、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99、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100、据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101、据史记记载,端午节的传说故事是纪念诗人屈原的,原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祭拜龙租的节日,楚国诗人跳江自尽,后续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包粽子喂鱼,目的是让鱼吃粽子不吃屈原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

102、端午节(DragonBoat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传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

103、屈原生性耿直,不愿委曲求全,看破红尘,跳进了汨罗河以死捍卫正义。当地的渔夫知道此事后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河喂鱼以保全屈原的尸首。

104、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感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105、端午节的来历:

106、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提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由于当时社会的腐败他的策略不但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攻击排挤最后逐出都城,流落汉北。

107、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

108、端午节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屈原的故事。

109、端午节为纪念屈原而设立,好像有人在黄河投江的时候屈原在江上游沉,所以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追忆屈原,同时赛龙舟也是为警惕江中鱼虾妖怪盘踞,保护百姓安全。

110、据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在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敬意。

111、端午节吃棕子,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喜爱吃棕子,但是吃棕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O一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冶家,少年时期受过良好的教育。

112、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113、伍子胥的忌日

114、(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115、屈原投江,是指春秋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因政治腐败而投江自杀的故事,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放粽子,游龙舟,以此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敬意。

116、另外端午节到了也就是说夏天也快到了,蚊虫也多了,而艾草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端午节这天,人们也有艾草挂门口的习惯。

117、源于纪念屈原

118、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119、端午节的传说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120、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50字

121、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有说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122、有关端午节的故事(一):

123、端午节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间文化,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

124、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125、。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126、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127、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128、我还记得那一天端午节。亲戚们到我家来做客。送上了各种各样的粽子。我妈妈还为我亲手剥了几个红豆馅儿的。我吃了可攒劲呢。有的是红豆馅的。有的是腊肉馅儿的。还有的是芝麻芝麻馅儿的。

相关文章:

孤独时候的伤感日记-摘抄45句 精选qq昵称女生简短好听中学生【95句】 讽刺别人骂你反击的话【优选41句】 瞻仰的造句-84句优选 对爸爸妈妈的新年祝福语28句 古代名人热爱劳动的事例【精选32句】 形容喜出望外的-摘抄39句 6070年代的歌曲经典歌曲71句精选